•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辨证施治 > 正文
  • 小儿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的辨证施治与食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6-28 08:50:31
  • 核心提示: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本病咳嗽颇剧,迁延难愈,属中医“顽咳”之证。发病以幼儿及学龄前小儿为多。罹病小儿多属体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欠佳,或由感染支原体、病毒及卡他布兰汉球菌等引发。病儿以频发

    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本病咳嗽颇剧,迁延难愈,属中医顽咳之证。发病以幼儿及学龄前小儿为多。罹病小儿多属体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欠佳,或由感染支原体、病毒及卡他布兰汉球菌等引发。病儿以频发,反复的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也可伴有发热如急性肺炎的表现。病程一久,营养状态受到影响,可伴发消瘦、盆血及营养不良等疾病,抗菌素等有一定疗效,但往往不能阻止肺部病变的发展和咳嗽的消失。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和药食治,获得较好的疗效。

    1
    辨证施治

    1.1
    脾肾不足,肺虚顽咳型证见形体虚弱,面黄少华,汗多纳呆,咳嗽缠绵,久治不愈,有时伴有喘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两肺呼吸音粗,或有鼾音及干罗音,局部呼吸音偏低。胸片示肺的间质病变或支气管周围炎病变。可用间支验方为主加减治之。

    间支验方组成:太子参1015g,生黄芪1520g,五味子69g,仙灵脾69g,南沙参69g,麦冬1015~,紫苑912g,水仙草1520g,白僵蚕69g,益母草10g

    方解:方中太子参、黄芪、仙灵脾、五味子健脾补肾以固本其本。太子参能补气养胃,补而不热。黄芪益气升阳,实表止汗,能健脾益肺,有助病儿免疫功能的提高。仙灵脾补肾助阳,温而不热,兼有平喘抗敏作用。五味子味酸性温,不热不燥,有补肾敛肺生津止咳平喘作用。上四味为方中主药。水仙草、沙参、麦冬、紫苑四味能清热润肺,清肺中余邪,受损组织可获修复,控制顽咳。加用白僵蚕和益母草以化痰散结,祛瘀活血,以助生理功能复常。

    1.2
    咳喘痰热型证见咳频喘促,痰声漉漉,伴有发热,高低不一,时发时止,迁延难愈,舌红苔黄,脉细而数。肺部往往可以听到干湿罗音、鼾音或哮鸣音,周围血象示白细胞的增加及中性白细胞的百分率增高。可用清肺止咳定喘方治之。

    清肺止咳定喘方组成:紫苑69g,胡颓叶1015g,法半夏69g,白前69g,水仙草1012g,黄芩69g,蒸百部69g,杏仁69g,当归69g,生黄芪1520g,地锦草1520g,陈皮4.5g,甘草6g

    方解:本方以紫苑、胡秃叶、水仙草、地锦草、黄芩为主,止咳定喘,清肃肺中热邪。紫苑温而不热,胡秃叶兼可止咳平喘,水仙、地锦兼以扶正,能提高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黄芪、当归益气活血,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减少气道的高反应性以减轻顽咳。半夏燥湿祛痰,加百部、白前、杏仁镇咳以抑止气通的的过度分泌和痉挛。陈皮、甘草协合上述诸药,增强祛痰镇咳作用。

    2
    食治的配合

    2.1
    饮食忌宜嘱病儿家属少给病儿吃糖食或含糖的饮料,禁吃炸煎油腻食物及冰镇低温食物,劝家属戒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摄入。

    2.2
    常用药膳食方

    2.2.1
    黄杞鹌鹑:黄芪、杞子各10g,鹌鹑2(洗净)共煮汤,调味后喝汤及吃鹌鹑。隔日一次,对上述两型都适用,可常食。

    2.2.2
    虫草乳鸽:冬虫夏草2.54g,乳鸽1(洗净切块)同煮汤,加调味,喝汤,食鸽肉及虫草,每周吃12次,持续12月。对两型都有效。

    2.2.3
    双银羹:银耳10g,银杏(去壳及衣)10g,共煨成羹状(需煮至酥烂为度),加少许冰糖,作点心吃,上量可分二次食用,每日一次,对有喘及咳者效佳,宜食用12周。

    3
    验案介绍

    例一:唐×,女,4岁,1995年秋来诊。二年前罹支原体肺炎症,咳嗽持续存在,时重时轻,已用各种抗菌素及强的松等药,效果不著。胸片示右中下肺野有间质性肺炎改变。病儿面色苍白,体形偏瘦,食欲不振,多汗,咽充血,舌淡苔白腻,两肺呼吸音粗,可闻痰鸣音。属脾肾皆虚,肺弱顽咳之证,即予间支验方14剂及虫草乳鸽食治配合治疗二周。二周后复诊时咳已减少,食欲转佳,胸部已无痰音。继用上述治疗。三诊时面色已转红润,体重增加,尚有微咳,咽不红,舌淡红薄白,肺呼吸音正常,嘱重视饮食调治,将原方减去水仙草、紫苑而增党参、白术、黄精等药,继续调摄月余,至三个月时作胸片复查,肺影清晰,原右肺病变都已吸收。半年后复诊一次,病儿一切正常,未再复发。

    例二:周×,男,3岁。一年前罹支气管肺炎后持续咳嗽不断,有时伴发热(38.539.5℃)及喘促,静滴抗菌素等药物后,始能缓解,此种发作每月有时竟达2次。于1996年初春时适值发作而来诊。患儿频咳气促,烦躁不安,体温38.7℃,面色苍白,呼吸急促,两肺满布哮鸣音及痰音,胸片示两肺中下部纹理增深及条索状阴影,诊断为支气管周围炎病变,证属久咳伤肺,咳喘痰热,急予清肺止咳定喘方治之,除嘱饮食忌宜外,并给予双银羹辅治。一周后复诊,已热退喘止,仍有咳嗽,肺中哮鸣音已无,但呼吸音偏粗而伴有痰呜音,继用前方加党参、太子参以增益气润肺之力,服药二周后不喘,咳减痰和,纳食及面色转佳。改用间支验方并给虫草乳鸽及黄杞鹌鹑交替食用。调治二月余诸症皆除,X光胸片复查,原病部阴影已消失。

    4
    诊治体会

    间质性肺炎与支气管周围炎病因复杂。中医认为是由于脾肾不足,外邪客肺后,肺虚邪留,久则气阴受损,肺脏脉络瘀阻,宣肃失司,痰浊留恋肺窍,或阴虚津涸而致干咳频频,成缠绵难愈的顽咳证。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培正固本是非常重要的。健脾与补肾,后天与先天之本的兼顾,药疗与食治的结合常常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在选方与用药上经过多年摸索与验证而形成的间支验方和清肺止咳定喘方证实其对间质性肺炎与支气管周围炎有较好疗效。除按中医理论辨证指导选用药物外,也按现代药理研究用药,针对两病存在着肺组织的破坏或结缔组织的增生,以及肺脏微循环的瘀阻等病理情况有所改善的药物,其中如仙灵脾、白僵蚕、黄芪、胡秃叶、当归、益母草、水仙草、地锦草等都有上述的各种作用,由此也提高了临床的疗效。

    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孟仲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