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中医药分型治疗
来源: 《民族医药报》 作者: 蓝天 时间:2007-05-04 10:13:20
核心提示: 支气管哮喘多见于小儿,是因变态反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临床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哮喘、咳嗽和咯痰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哮喘范畴。临床辨证治疗如下: 发作期有寒哮、热哮两种证型。 寒哮:呼
支气管哮喘多见于小儿,是因变态反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和分泌物增多。临床以阵发性呼吸困
难、哮喘、咳嗽和咯痰为特征。本病属中医哮喘范畴。临床辨证治疗如下:
发作期有寒哮、热哮两种证型。
寒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闷憋气如窒,面色晦滞带青。形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作,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疗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处方小青龙汤加减,药用:炙.麻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各5克,细辛、干姜、姜半夏、五味子各2克。水煎服。日l一2剂。哮喘控制后,再服lO天以巩固疗效。
热哮:喘急气粗。喉中痰鸣如吼,阵阵呛咳;痰黄稠粘,不易咯吐,烦闷不安,面赤口苦,口渴喜饮。汗出,或兼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处方麻杏石甘汤加减,药用:麻黄5克,生石膏25克。杏仁6克,甘草3克,款冬花5克。 水煎服。日l-2剂。哮喘控制后,再服lO天以巩固。
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虚、脾虚、肾虚。
肺虚:常易感冒.气短声低,自汗怕风,每因气侯变化而诱发哮喘,舌质淡。脉细弱。治疗以补肺益气,方用生脉散加减,药用:红参5克(另炖服),五味子3克,麦冬15克,杏仁5克,桔梗3克。水煎服。日l剂,15天为1个疗程。
脾虚:平素食少皖闷,倦怠无力,大便搪薄,或食油腻后易腹泻,往往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喘,舌质淡,脉缓无力。冶疗以健脾化痰,方剂用参苓白木散加减,药用:红参5克(另炖服),茯苓lO克,土炒白术5克,香附5克,陈皮3克。日l剂,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
膏虚:平素短气息促,吸气不利,动则喘甚,劳累后易发作哮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偏阳虚者,症见畏寒肢冷.舌质胖嫩,脉沉细;偏阴虚者,症见手足心热。心烦,颤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用补肾纳气.方剂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用:熟地12克,萸肉5克,茯苓lO克,山药10克,五味子3克,杏仁3克。肾阳虚,加附子、肉桂各3克;肾阴虚者,加黄精、龟板(先煎)各10克。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