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年轻夫妻盼子心切,焦虑不安,心理紧张,今天检查,明天服药,酸甜苦辣,中西遍尝,终未见效。可是在领养孩子后,从此紧张求子不孕的心理开始放松.心境逐渐处于平和的境界。后来无意中却怀孕了。
原来,人的情绪与孕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特别强调两性交合肘的情绪,如《洪氏女科辑要》中说:“大约两情欢畅,百脉齐到,天葵与男女之精皆至。斯人任脉而成胎”。“求子之心愈切,而得子愈难”。《万氏妇人科》也说:“地震土陷,山崩水溢,忧怒悲恐……则交而不孕,孕而不育”。因为外界条件影响情志的变化。情志的变化影响脏腑功能。脏腑功能影响气血,脏腑失调,气血紊乱,则难受孕。正如《秘本种子金丹》中说:“产育由于气血,气血由于情怀,情怀不畅则冲任受伤,冲任受伤则胎孕不受”。《秘本种子金丹》还指出:“男女和悦,彼此情动,而后行之,则阳施阴受而胚胎成。是以有子”。这是非常符合科学道理的。因为男女和悦,彼此情动属于和谐的性生活,夫妇双方能同时达到性欲高潮,女子阴道内碱性分泌物增多。有利于精子的活动,所以容易受孕。
现代医学认为,过度忧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可影响到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功能.使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从而发生输卵管痉挛、排卵障碍、宫颈黏液成分改变、月经失调、闭经、痛经及卵巢生殖细胞发育障碍等各种疾病。引发不孕。女性还可因情绪不好而致性欲低下.使阴道酸性较高,不利于精子的存活而不孕。不良情绪也使男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失调,使睾丸生精功能及性功能发生障碍,出现阳痿、早泄或无性欲,以致,无法交合而不孕。
可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受孕是彼此相依的,不可分割的。健全的心理状态,则有利于肝气的顺达、气血的流畅。井有益于胎儿的着床。因此,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做到“和情怡性”、“移情易性”,使夫妇常处于无忧无虑的自我调节的平衡状态。是防止不孕症发生的重要前提。夫妇应互敬互爱.互相体贴、谅解,放下忧虑,经常保持乐观情绪。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切勿陷入火药味甚浓的“家庭内战”之中。只有这样,怀孕有子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抱上可爱的小宝宝就可以不再是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