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最近,我应邀参加了一次全市儿科疑难病例会诊。患儿是一位年仅9个月大的瘦小婴儿,主要症状为发高烧、频咳、呼吸困难等肺炎征象,已在市内某医院应用抗生素治疗7天,疗效不佳。患儿既往体质虚弱,出生后几乎每个月都要生病住院一次,且治愈时间比别的弦子要长。这次又患上严重感染(肺炎合并败血症),会诊时我建议给孩子查一查他的免疫功能全套.结果提示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虽经全力抢救。这孩子没能逃掉夭折的命运。点评:免疫缺陷病是指因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分存在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导致一种或多种免疫功能缺损的数十种病症。免疫缺陷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它们的共同特征为:身体抗感染功能低下,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出现反复而严重甚至致死的感染。临床上,若孩子因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如细菌性感冒、腹泻、皮肤长疖子,中耳炎或肺炎,甚至发生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每月应至少反复出现两次。感染一旦发生,单用抗菌素治疗往往难以控制。免疫缺陷所致小儿反复感染的诊断可由临床表现提示,但最后确诊则有赖于免疫功能的检测以及对试验结果的正确评价。如果一个孩子老是患感染性疾病,家长一定要带孩子上大医院检查免疫功能全套,看看血清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有无异常或缺陷;了解外周血象和淋巴细胞计数,做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试验,T细胞功能及其亚群数量检测等,以尽早明确病因。
免疫缺陷病诊断明确后,可采用免疫替代疗法,补其所缺。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IgG亚类缺陷病,可静脉注射高效价丙种球蛋白(IGIV),剂量为每月每公斤体重0.2~0.4克。若为原发性抗体缺陷病则需要终生作IGIV替代治疗。免疫替代疗法还包括输注血浆、红细胞、粒细胞、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等。对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人可使用免疫重建,即输注正常人干细胞,其目的让基因转入病人干细胞内,使其发挥正常功能。干细胞输注法包括骨髓移植、肝胚细胞、脐血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免疫系统发育延缓或体弱儿给予免疫促进疗法。近年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剂如多抗甲素、胸腺素、转移因子、甲氰米呱、左旋米唑和中药黄芪对治疗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一定疗效,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几乎无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