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两性世界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两性世界 > 优生优育 > 正文
  • 调神养胎得优生

  • 来源: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09-09-18 10:18:00
  • 核心提示:  中医的养胎之说始于《内经》。至北齐,徐之才已有专著《逐月养胎法》问世,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医对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及孕期卫生保健和孕期疾病的防治等问题。其基本内容与现代医学的“胚胎学”和&ldquo

      中医的养胎之说始于《内经》。至北齐,徐之才已有专著《逐月养胎法》问世,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医对胚胎生长发育过程的认识及孕期卫生保健和孕期疾病的防治等问题。其基本内容与现代医学的“胚胎学”和“围产医学”颇有相似之处,尤其是书中提出“外象而内感”的论点,强调母体的精神心理变化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及小儿的性格特征的形成。这一观点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孙思邀等人将其发挥成“胎教”学说,所论颇详。历代医家均把调理心神视作养胎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始至终贯穿于种子(受孕)、胎前(妊娠)、临产、产后诸过程中。

      由受精卵发育成胎儿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古人已认识到在此过程中孕妇的精神因素对胎儿健康的影响。如《产孕集》说:“孕藉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有偏倚,即致子疾。”又日:“气主于心.心之神主内而应外,外有所接则神动而气随之……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认为孕妇和胎儿是一个整体。气血息息相通。七情能影响孕妇气血,继则可影响胎儿。因此孕妇养胎必须调神.这是在妊娠期,中医心身医学的基本思想。为此,历代医著对孕妇调神养胎的内容论述较广.大致可概括为节欲、怡情、胎教三方面。这三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各有侧重。

      节欲。偏重于性的心理调节,这对养胎极为重要。《达生篇》云:“受孕届最宜节欲,不可妄动致扰子宫……即幸不坠,生子亦必愚鲁而多疾患矣”,严正指出了孕期交合的危害性。<幼幼集成)也说:“妇人怀孕……以淫欲最所当禁;盖胎在胞中全赖气血育养。静则神藏,若情欲一动,火扰于中,血气沸腾。三月以前犯之则易动胎小产。”临床早孕流产病例中与受孕后不注意节欲有关者颇多。

      怡情。侧重于稳定情感。孕期“静形体,和心态”有利于胎儿健康成长。古人主张孕妇应做到“无悲哀。无思虑惊动”、“无大言,无号哭”,喜怒哀乐适可而止。这是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孕妇情绪过分紧张。肾上腺皮质激素就会增高,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明显阻碍胚胎某些组织联合的作用,因而可引起胎儿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幽门狭窄等.也易导致早产和低体重儿。有人发现当孕妇情绪激动时胎动就增加。如果激动时间延长.胎动也随之延长,有时甚至可达正常胎动的10倍。往往会引起胎儿循环障碍,影响胎儿发育甚至造成胎儿死亡。

      胎教。是中医在养胎学范围内所体现的心身医学思想中最富特色的部分,着重强调孕妇的情志对胎儿仪容、智力、性格、品德的影响。北齐徐之才认为“妊娠三月名始胎,当此之时,未有定仪,见物而化”,“欲子美好,数视璧玉;欲子贤良,端坐清虚,是谓外象而内感也”。孙思邈也认为:“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禀质未定”,应该“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静”。经过胎教,方能“生子皆良长寿”。明确指出了“胎教”的主要内容是让孕妇在妊子之后加强精神品德的修养和教育,所见所闻皆系良好的感受。做到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绝其嗜欲,避免恶性刺激,使之“外象而内感”。借以促进胎儿的仪容美好。智力发育,使下一代健美聪慧。这些观点正被现代医学所接受,如环境心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表明,调和的色彩,美丽的画图,悦耳的音乐能够调节人的情绪,培养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精神文明水平,不仅对人的精神和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运动系统能产生有益的作用,而且对胎儿发育和出生后的智力发展、身心健康也极为有利。而刺耳的噪声.缭眼的色彩.会使人烦躁、发怒和情绪不安,促使人体内器官功能失调、肌肉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等。这对孕妇和胎儿极为不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