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两性世界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两性世界 > 性心理 > 正文
  • 缺排解渠道 广州未成年人犯罪外来工子女占多数

  • 来源:他她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09-04-30 08:54:00
  • 核心提示: 未满18岁的小江,毫不掩饰自己的犯罪“欲望”:当“鸡头”。 他甚至知道,这可能是要“枪毙”的。 昨天,记者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一个惊人的数字:2008年,非广州籍的未成年人犯

        未满18岁的小江,毫不掩饰自己的犯罪“欲望”:当“鸡头”。

        他甚至知道,这可能是要“枪毙”的。

        昨天,记者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一个惊人的数字:2008年,非广州籍的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广州市未成年人犯罪的93.1%,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这些非广州籍的未成年人里,外来工子女占绝大多数。

        广州中院心理咨询与测评室已启动了两个月,对十多名未成年被告人进行了心理干预,而这些被告人90%是外来工子女。

        据中院少年庭副庭长李琳透露,从实际案例来看,外来工子女犯罪成因很集中。

        一方面这些人辍学、无业的比例相当高,文化程度低,又没有正当职业,或者从事的都是低层次、低收入的工种,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差,受到社会环境负面效应(酒吧、网吧、发廊、黄色书刊、色情服务)的影响很大,容易铤而走险。

        另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日常家庭教育,放任自流,这样的子女很容易就出现心理压抑、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行为莽撞、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特征。法官们分析,外来工子女欠缺心理压抑的认知与排解渠道。他们认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可能最终诱发犯罪发生。

        有个案件很典型:这是一个曾经发生过车祸的外来工孩子,他从此仇恨某种财富的象征:汽车。他拿出自己在农村最擅长的玩具:弹弓,见一辆车子打一辆,最后落下“故意毁坏公共财物”的罪名。外来工子女犯罪,最多的是抢劫、抢夺、盗窃这样的侵财性案件,最经常听到的原由是“我找不到工作,又没钱吃饭,只能去抢去偷啦”,甚至不少孩子“抢钱”就为了上网。

        另有一种案件也值得警惕:外来工子女普遍缺乏家庭关爱,更容易陷入混乱的两性关系,企图从中找寻已经缺失很久的“温暖”,可因为心智不成熟,往往找到的都是噩梦一场,引发犯罪。某些因情感纠葛引发的血案中,仅仅是因为“恨某人”而杀人。

        广州中院开全国之先河,在对少年罪犯的审判中引入了心理干预机制———不仅对犯错的少年进行心理干预,同时也对他们的父母等进行心理干预。在更准确评估未成年被告的心理状况从而准确量刑的同时,法院也希望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做好回归社会的准备。

        如今,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已经贯彻到广州法庭审判的前前后后。专家的评估报告甚至会在判决书上有清晰的表述,即使判决后,法官还会定期回访未成年被告人,特别是针对缓刑犯,做好心理过渡测评,调整他的认知,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抑,避免二次犯罪。有审判人员表示,有时候他们也会对判处非监禁类刑罚很犹豫,特别是外来工子女。因为目前我国的社工队伍尚不成熟,他们的流动性又非常大,缺乏足够的关怀与引导,这些孩子往往会继续犯罪。

        另外,法官们目前可以“照顾”到的,只是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未成年人,尚未把犯罪付诸行动的那些孩子们,谁来照看他们?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