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不久,一些大学生就开始为明年的考研做准备。昨日,记者在百度呼市贴吧上看到一篇“自制力较差,又出于学习的需要,专门征求一个异性陪同自修”的帖子。记者走访呼市一些高校的自习室发现,异性陪读悄然兴起。
枯燥催生“异性陪读”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内蒙古大学自习室。
“大学里的生活基本上就是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考研更是如此,非常枯燥,找个‘异性伴儿’可以丰富大学生活。”内蒙古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程王申说,“找个女同学在身边督促,就会有精神,学习的劲头也就有了,情投意合还可以继续发展。”
“男女搭配,学习不累”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对“异性陪读”现象的一种概括,很多学生认为爱情和学业可以两得。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异性陪读”主要是在老乡或者同学中间找,有的则是在自习室学习认识的。“陪读”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接触以后觉得谈得来,就可以相约一起上自习。
“情侣陪读”很流行
内蒙古农业大学大三学生王峰和女友相约一起考研,没课时就一起到自习室学习。“在考研阵营中,没有女友或男友的会想找‘异性陪读’,像我这样有女友的是‘情侣陪读’,我觉得‘情侣陪读’比较多。”王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情侣陪读”中,有一种是男女所学专业不同,两个人一起学习可以分工,一个人占座,一个人买饭,互相照应,学习晚了也可以送女友回宿舍等。另一种是男女所学专业相同,在学习过程中互相督促,探讨问题。
据大学生介绍,现在考研族中,很流行“情侣陪读”。
陪读说明 大学生心理未独立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高老师分析:“如果学生双方都想考研,这种陪读的氛围是非常有利的,假设学生双方中的一方有其他目的,就会影响学生学习。我建议学生应考虑前途,陪读考研现象应因人而异。”
内蒙古心理医生协会副会长、内蒙古医学院心理学教授、中国性学会理事方圆说:“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异性效应,促使他们为了表现自己努力学习;从性心理学考虑,思想上对异性差异的认识表明大学生性别意识的成长;同时,‘陪读’说明了生理成熟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却并没有完全独立。把精力过多集中在‘异性’或者‘陪读’上,读书的‘功效’难免不被削弱或者忽视。所以,考研学生应该把出发点放在提高成绩上,找‘陪读’只是辅助作用,它可以挖掘个人潜能,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反之,也就没了‘陪读’的效果,还会让自己陷入感情困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