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阮芳赋先生主持编撰的中国第一本普及型性知识读物———《性知识手册》出版,一时间洛阳纸贵。随后,他远赴美国潜心研究性学,2002年再度向国人奉献60万字《性的报告》。现任美国旧金山“高级性学研究院”教授、“美国临床性学院”奠基院士、台湾高雄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台湾性学会顾问。下面是阮芳赋先生对性爱的看法。
日前,蒙北京《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性与爱”版编辑之约,让我来谈谈从《性知识手册》到《性的报告》这20多年来对大众性意识变化的认识,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深意的好题目。我的两本书,一本出版在21年前,一本于4年前出版,从它们关注点的变化,就能反映出大众性健康意识的变化,我很愿意试着做个梳理。
如今的性教育书籍太泛滥
有的读者也许并不太了解这两本书,所以我想先略微介绍一下。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性学禁区尚未打开,国内只有妇产科、泌尿外科、生殖医学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真正的“性学”研究。因此,《性知识手册》当时的任务是要打开这个严厉的性禁区,让在性事方面蒙昧无知的人,在性方面有疾患和苦恼而羞于启齿的人,可以多些了解。书的内容以“性知识”的普及,尤其是性的生物医学知识普及为主。
医学从来都是性学兴起和发展的保护伞。这些年,中国当代性学的兴起和发展,自然也顺利地在泌尿、生殖医学发展的基础上前进,性爱话题不再是禁区。但是,随着写作过剩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性观念的进步发展,20年后出现了满眼性书,却良莠不齐,了无新意的局面。
近20年来,中国“性书”的出版量可谓称冠于全球,各种不同水平、不同体例的性知识书籍数以百计地出版,性知识匮乏已经谈不上了。但其中充斥了大量单纯性知识铺陈,性技巧灌输。并且,很多书籍推广的是保守的性观念,对性禁忌、性迷惑和性执着没有一种正确态度,这都有可能误导读者。
当前性教育和性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到“性观念”和“性态度”的转变上去。为此,我做《性的报告》时,引入了“性知”、“性趣”和“性福”的概念。一个人只有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得到自己感兴趣的,才会有幸福感。社会需要承认“性趣”的多样性,只要不为害他人,就不要加以干涉。
性爱八字箴言
1993年冬,我在高雄演讲后接受记者采访,有人问我:“以您多年对性学的研究,请用一句话概括性事的要点。”当时,我脱口而出:“顺其自然,尊重选择。”第二天,好几种报纸报道了这一说法,称之为性爱的“八字箴言”。[TH:PAGE]
这么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仍然认为,大到感情发展、论及婚嫁,小到相互抚摸、性交姿势,都要“顺其自然、尊重选择”。自然,才能放松,放松才能自如,自如才能达到完美。
在性事领域中,要尊重的“选择”不可胜数:什么人使你动情,你愿意把谁作为结婚良伴,这是选择;你喜欢口交,或厌恶口交,也是选择;性爱时你喜欢开灯或是关灯,都是不同的选择。
选择没有一个框框,“人的不同,各如其面”,其实“人‘性’不同,也各如其人”,何能一统?也许可以说:良好的伴侣、美满的性生活,正是顺其自然地发展而来,正是两人尊重、接受和协调对方选择的硕果吧!
性教育贯穿人一生
性学在大部分人眼中一直是个比较“偏门左道”的学科,目前大部分高等学府还没有专门的性学专业。在国内,性学不是被划归到社会学,就是被划归到医学、卫生学上去。其实我认为,这是一门非常有研究价值的科学,应该对大家进行全年龄、全方位的性教育,0—100岁的人都需要不断认识这个问题。
在5岁之前,一个人的性观念就已基本形成。所以从婴幼儿时期,性教育就要开始进行,而且开始得越早,他/她未成年之前发生性行为的几率就越小,成年时出现性别偏差、性角色混乱等问题的概率也会降低。
中老年人对性的态度一样需要引导。有人认为过了更年期就与性爱无缘了,这其实很荒谬。如果以男女双方25岁左右结婚、75岁丧偶计算,婚姻生活有50年,而老年期要占其中1/3的时间。国外研究发现,一些恩爱的老夫老妻,性生活都能保持到七八十岁。性不只属于青年人,也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