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图说中医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图库 > 图说中医 > 中医图说 > 正文
  • 中医诊法(七十六)——病因辩证(6)

  • 来源:家庭中医药 作者: 时间:2008-11-20 15:26:26
  • 核心提示:

    1 、金代的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首先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喻昌则于《秋燥论》中指出:燥气伤肺。

     

    1

    金代的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首先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喻昌则于《秋燥论》中指出:燥气伤肺。
     
     

    2

    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表现以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干。因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或无痰、苔薄白而干为主。

     

    3

    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或痰黏少,咳之不爽,甚则痰中带血。胸胁疼痛,口渴。心烦。皮肤与鼻咽干燥,溲短赤。舌边尖红。苔黄且干。脉数。
     

     

    4燥为秋令主气。故多于秋季发病,肺恶燥,燥邪每多伤肺。
     

    5

    燥甚则干。所以临床多表现为津枯液少。口鼻干燥。皮肤枯涩。二便秘涩等。
     

    6

    阴血津液不足的虚证也可出现燥证的表现,是由阳盛阴虚、内脏阴血衰耗所致,当属内燥,不属外感六淫为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