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医之 (四十七)防治原则(六)
![]() 1.中医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机体阴阳失于相对的协调平衡。调整阴阳平衡,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纠下阴阳偏颇,恢复阴平阳秘生理状态是中医临床治疗的根本准则和治疗目的。
|
![]() 2. 损其偏盛适用于阴或阳一方偏所致的各种病证,如风邪束表损伤人体阳气而致恶风壮热,为阳邪并于阳,阳盛则热,汉经损阳热亢盛的办法,以寒凉药取效。
|
![]() 3. 是医补益阴或阳不足的方法称为补其偏衰。适用于阴或阳一方偏衰所致的病症,属于补法。如患者出现经常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尿少浮肿等现象为阳虚证,治宜补阳为原则,用温热药物。
|
![]() 4. 调整脏腑功能是中医重要治则之一.中医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法上要是:泻其有余,抑制其功能亢进;补其不足,兴奋其功能衰退. |
5.如某人急躁易怒,眼红目赤,面色暗红,大使秘结,口干口苦等为肝阳太过之证,可用泻肝或镇肝法,清除肝胆实火而诸证皆平.
|
![]() 6.某男正值壮年却头发花白,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腰酸膝软,阳痿早泄,此为肾精不足之证.中医治则以补益肾精为主,肾精得充则诸脏腑功能协调,诸证悉除.
|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