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名】:桑白皮
【拼 音】:SANGBAIPI
【英文名】:White Mulberry Root-bark
【来 源】: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
【功 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主 治】: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性味归经】:甘,寒。①《本经》:"甘,寒。"②《别录》: "无毒。"③《药性论》: "平。"④ 《医学启源》: "气寒,味苦酸。"
入肺、脾经。①《汤液本草》: "人手太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脾、肺二经。"③《药品化义》: "人肺、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①名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干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蒙用。"
【别 名】:桑根白皮(《本经》)、桑根皮、桑皮(孟诜)、白桑皮(《山西中药志》)
【处方名】: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处方中写桑皮、双皮、双白皮、桑白皮指生桑皮。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切丝入药者。偏于泻肺利水。
炙桑皮又名蜜炙桑皮、炙桑白皮等。以桑皮丝用蜂蜜加适量开水拌匀,稍闷,再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入药者。偏于清热润肺,止咳平喘。
【商品名】:亳桑皮:产于安徽亳县一带者。
严桑皮:产于浙江者。
北桑皮:产于江苏者。
桑白皮:各地所产桑白皮的统称。以无栓皮、色白、皮肉厚、质柔韧、嚼之有粘性可成丝团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刮去黄棕色拴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拉丁名】:药材Cortex Mori原植物 Morus alba L.
【炮制方法】: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皮丝100 斤,用炼熟蜂蜜30斤)《雷公炮炙论》:"凡使(桑白皮)采十年已上嫩根,铜刀剥上青黄薄皮一重,只取第二重白撇青涎者,用铜刀锻了,焙令干,勿使皮上涎落,涎是药力。此药恶铁并铅。"
【考 证】:出自《药性论》。《本草图经》:"桑根白皮,作线以缝金创肠出者,更以热鸡血涂之。唐安金藏剖腹,用此法便愈。"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皮多呈长而扭曲的板状,或两边肉内卷曲成槽状。长短宽狭不一,厚 l一
【中药化学成分】:含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和黄酮成分桑根皮素(Morusin)、桑素(Mulberrin)、桑色烯 (Mulberrochro-mene)、环桑素(Cyclomulberrin)、环桑色烯(Cyelomulberrochromene)等。又含有作用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并含鞣质5.6%,粘液素9%。 根皮含桑皮素(mulberrin)、桑皮色烯素(mulberrochromene)、环桑皮素(cyclomul-berrin)、环桑皮色烯素(cyclomulberrochromene)、库瓦酮G、H、K、L(kuwsnonr G,H,K,L),以扩桑皮呋喃 B、M、P、Q(mulberrofuran B,M,P,Q)、桦皮酸(betulinic acid)等。
【中药化学鉴定】:本品粗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