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龙薯蓣(穿山龙)
来源:本站 作者: 时间:2007-05-15 14:36:42
核心提示:(英)Japan Yam Rhizome
别名 穿龙薯蓣、野山药、串地龙、地龙骨、龙萆。【异名】穿龙骨、穿地龙(《东北药植志》),狗山药(《河北药材》),山常山(《山东中药》),穿山骨(《中国药植图鉴》),火藤根(《陕西中草药》),粉萆薢


(英)Japan Yam Rhizome
别名 穿龙薯蓣、野山药、串地龙、地龙骨、龙萆。【异名】穿龙骨、穿地龙(《东北药植志》),狗山药(《河北药材》),山常山(《山东中药》),穿山骨(《中国药植图鉴》),火藤根(《陕西中草药》),粉萆薢、黄姜、土山薯(《中国经济植物志》),竹根薯、铁根薯、雄姜、黄鞭(《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龙骨、山花啦、金刚骨(《河北中药手册》),串山龙(《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走,栓皮呈片状脱落,断面黄色。茎左旋,无毛。叶互生,掌状心形,变化较大,长8~15cm,宽7~13cm,边缘作不等大的三角状浅裂、中裂或深裂,至顶生裂片较小,全缘。花单性异株,穗状花序腋生;雄花无柄,花被6裂,雄蕊6;雌花常单生,花被6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有3宽翅。种子每室2枚,生于每室的基部,四周有不等宽的薄膜状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林边、灌木林下及沟边。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
采制 春、秋季采挖,挖取根茎,除去须根、外皮(栓皮),晒干。
性状 根茎呈圆柱形、类圆柱形,稍弯曲,有指状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3~1.5cm。表面棕色或黄色,两侧散生须状细根或细根断痕。质坚硬,断面平坦,白色或类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涩。
化学成分 主要含薯蓣皂甙(dioscin)等多种甾体皂甙。
性味 性温,味甘、苦。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用于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闪腰、咳嗽喘息、气管炎。
【别名】穿地龙、地龙骨、金刚骨、鸡骨头、野山药
【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以根状茎入药。春秋采挖,去掉外皮及须根,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用于风湿痛,风湿关节痛,筋骨麻木,大骨节病,跌打损伤,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干品6-9g,鲜品30-4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