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Radix Rehmanniae
(英) Chinese Fox-Glove Root
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
地黄,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而广泛栽培,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它原产于我国
北京、
天津、
河南、
河北、
辽宁、
山东、
浙江等地均有大量分布。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
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
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 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
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玄参科,地黄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质。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产地与分布:产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以及江苏、安徽、湖北;朝鲜、日本也有。,生海拔50-1100cm的沙质土壤、荒坡、路边、耐贫瘠、干旱;国内外均有栽培。其根茎供药用。
生长习性: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性耐寒,耐干旱,怕积水,忌连作,其块根在25-28℃时增长迅速。
园林用途:我国栽培多做药用,园林种可在岩石区、药用园内种植。西方园林种植多做观赏。
【药材用法】: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禁忌〗: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产地分布]
主产河南省。辽宁、河北、山东、浙江亦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