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药图谱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图库 > 中药图谱 > 茎、木、藤类 > 正文
  • 菟丝子

  • 来源:本站 作者: 时间:2007-05-15 09:15:53
  • 核心提示: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菟丝子植物特征:无根无叶寄生性一年生草本,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中生长,常寄生于蔓菁或马鞍藤上。茎细长,丝状,光滑,黄色。叶退化,细小卵形,薄膜质的鳞片叶。白色

    20150604105115.jpg

    20131221134532.png

    866277920708673.jpg

     
    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菟丝子植物特征:无根无叶寄生性一年生草本,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中生长,常寄生于蔓菁或马鞍藤上。茎细长,丝状,光滑,黄色。叶退化,细小卵形,薄膜质的鳞片叶。白色的小花在夏天开放。果为蒴果(带壳的果实),扁球形。菟丝子在中药界是大大有名的,它不仅可治各种疮痛、肿毒,又能滋养强壮治黄疸,效用真是不胜枚举。
      菟丝子商品分为大粒菟丝子和菟丝子两种,菟丝子为主流产品,全国普遍应用。大粒菟丝子以粒饱满,黑褐色均匀,无杂质者为佳;菟丝子以粒饱满,质坚实,灰棕色或黄棕色者为佳。
      菟丝子:类圆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毫米,短径约1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红棕色,为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性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强压之不碎而被压扁。种皮剥去后,胚乳膜质套装,套于胚外,胚细长卷旋状。气无,味微苦涩。
      【药材学名】 Semen Cuscutae.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
      【基原】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置干燥通风处。
      盐菟丝子:取净菟丝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本品表面棕黄色,裂开,略有香气。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煎煮后可露出黄色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鉴稹】
      (1) 取本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2) 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侧壁增厚;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断面观2 列,具光辉带;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含糊粉粒。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主要成分含糖甙、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维生素A类物质等。菟丝子性味辛甘平,可补肝肾,益精髓,养肌强阴,坚筋骨,益气力,肥健人。对于下元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腰膝酸软,齿牙动摇等各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是美容方广泛使用的药品。《本草正义》言:“菟丝为养阴通络之上品……汗去面颇,亦柔润肌肤之功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