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名】:荆芥
【拼 音】:JINGJIE
【英文名】: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全草。
【功 效】:祛风解表,理血止血。
【主 治】: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性味归经】: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厥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药物配伍】: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配石膏,治风热头痛。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配大黄,清热通便。
【别 名】: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荆芥穗、芥穗、炒荆芥、炒芥穗、荆芥炭、黑荆芥、芥穗炭、黑芥穗、荆芥穗炭等。
荆芥指生荆芥。是未经炒制的带花序的全草。
荆芥穗或称芥穗、生芥穗。是未经炒制的花穗。
炒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炒芥穗是将芥穗切段后,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
芥穗炭是将芥穗炒炭入药者。方法同荆芥炭。
【商品名】:荆芥、荆芥穗,以色紫、茎细、穗多而密、香气浓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荆芥根) 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拉丁名】:药材Herba Schizonepetae原植物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 Briq.
【炮制方法】: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考 证】:出自《吴普本草》。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海,上部多分技;长45—
【中药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α— Menthone)、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α—Limone- ne)。地上部分含挥发油1.3%,穗含挥发油约4.11%,油中主成分为d-薄荷酮(d-menthone)约42.9%,消旋薄荷酮、l-胡薄荷酮(l-pulegone)约33.9%及少量d-苧烯(d-limonene), 另尚含γ-蒎烯。此外,荆芥穗中尚含荆芥甙A、B、C(schizonepetoside A,B,C),(1S,4E)-9-O-β-D- glucopyranosyl-pmenth-4(8)-en-3-one,apigenin-7-O-β-D-glucoside,luteolin-7-O-β- D-glucoside和橙皮甙(hesperidin)。
【中药化学鉴定】:取荆芥全草挥发油2滴,置小试管中,加乙醇2ml溶解后加1%香草醛硫酸试剂2滴,振摇混匀,溶液显淡红色(检查胡薄荷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