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的分区和主治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8-31 20:56:22
核心提示:刺激区定位和主治 [运动区]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
刺激区定位和主治
[运动区]
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行区。运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①上部:上运动区的上1/5,为下肢、躯干运动区。
②中部:是运动区的中2/5,为上肢运动区。
③下部:是运动区的下2/5,为面运动区,亦称言语一区。
主治
①上部:对侧下肢、躯干部瘫痪。
②中部:对侧上肢瘫痪。
③下部: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基本上保留理解语言的能力),流涎,发音障碍。
[感觉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是本区。感觉区可分为上、中、下三部。
①上部:是感觉区的上1/5,为下肢、头、躯干感觉区。
②中部:是感觉区的中2/5,为上肢感觉区。
③下部:是感觉区的下2/5,为面感觉区。
主治:
①上部: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头后、颈项部疼痛、头晕、耳鸣。
②中部: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
③下部: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头节炎等。
[舞蹈震颤控制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
[晕听区]
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降低。
[言语二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病人称呼"名称"能力障碍,如病人不会叫"椅",只说是"坐的";其他人叫椅时,他能听懂。)
[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病人理解言语能力障碍,常答非所问。)
[运用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事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又称运用不能症,病人能力、肌张力及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钮扣,拾硬币等。)
[足运感区]
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
主治:对侧下肢瘫痪,疼痛,麻木,急性腰扭伤,夜尿,皮质性多尿,子宫下垂等。
[视区]
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平衡区]
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3.5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头晕,脑干功能障碍引起的肢体麻木瘫痪。
[胃区]
部位:从瞳孔直上发际处为起点,向上行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厘米长直线。
主治:胃炎、胃溃疡等引起的胃痛、上腹部不适。
[胸腔区]
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发际上下各引2厘米长直线。
主治:支气管哮喘,胸部不适等症。
[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直线。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脱垂等。
选穴方法
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内脏全身疾病或不易区别左右的疾病,可双侧取穴,一般根据疾病选用相应的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如下肢瘫痪,可选下肢运动区配足运感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