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间方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自然疗法 > 民间方 > 脾胃科 > 正文
  • 脾虚证型如何鉴别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6-30 09:04:02
  • 核心提示: 脾虚是指由于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面色无华、大便稀溏等。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更易出现脾虚症状。 中医学的脾

         脾虚是指由于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面色无华、大便稀溏等。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更易出现脾虚症状。

        中医学的脾与解剖学脾脏的概念不同,脾的功能也更宽泛。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能化生气血,维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输;脾主运化水湿,维持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脾主统摄血液,维持血液循行干经脉之中而不溢出脉外。脾发挥这些功能依赖脾气,而脾气有上升的特点。因此,老年人若平素体虚,或疲劳、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或大病久病失养,或冒雨涉水,或过吃生冷寒凉及辛辣厚味等,均可伤脾或困脾,使脾的功能无法发挥,形成脾虚。一般来说,脾虚常见有四种证型:

        脾气虚主要表现为脾功能减弱,机体失于充养,如食少纳杲、食后脘腹不适,甚至胀痛、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肌肉瘦削、舌淡苔白。一般脾虚轻症,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贫血等疾病过程。

        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脾虚日久,机体呈虚寒状态,如脘腹胀满冷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常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发作或加剧。此外,还会出现四肢不温、周身浮肿、舌淡胖有齿痕。一般为脾虚日久或过食生冷寒凉发展而来,多见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等疾病过程。

        脾虚气陷主要表现为气机下陷或脏器下垂,如脘腹坠胀、便意频频、大便溏泄或便后脱肛,常伴有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声怯、头晕目眩等症状。一般为脾虚日久或久病发展而来,多见于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胃F垂、低血压等疾病过程。

        脾不统血主要表现为脾虚而兼有慢牲出血症状,如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纳呆、气短懒言、倦怠无力,以及便血、尿血、肌衄、齿衄、鼻衄等慢性出血表现,一般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过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