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间方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自然疗法 > 民间方 > 妇产科 > 正文
  • 慢性宫颈炎偏方

  • 来源:中医中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7-23 16:12:00
  • 核心提示:  中医治疗慢性宫颈炎是采取内、外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内治即辨证分型论治,外治包括局部上药、熏洗及阴道冲洗等。
      内治法:   (1)脾虚型:治以益气健脾,除湿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处方:白术30克 
      中医治疗慢性宫颈炎是采取内、外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内治即辨证分型论治,外治包括局部上药、熏洗及阴道冲洗等。
      内治法: 

      (1)脾虚型:治以益气健脾,除湿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处方:白术30克 山药30克 人参6克 白芍15克 苍术10克 甘草3克 陈皮2克 黑荞穗2 克 柴胡2克 车前子(包)10克

      若带下绵绵不断者,加金樱子15克,芡实10克,龙骨15克以固涩止带;若伴有小腹冷痛,加艾叶10克,乌药10克以温经散寒。

      (2)肾虚型:

      ①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肾阳,清热止带。方用知柏地黄汤(《症因脉治》)。

      处方:熟地12克 山萸肉10克 山药10克 泽泻10克 茯苓12克 丹皮10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枸杞子12克

      若带下量多,加芡实15克,乌贼骨10克固涩止带。

      ②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肾阳,固涩止带。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10克 鹿角胶10克 菟丝子10克 杜仲10克 肉桂6克 制附子10克 补骨脂1 0克 黄芪10克。

      若大便溏薄者,可在上方中加肉豆蔻15克以温肾止泻。

      (3)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止带。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味。

      处方:山药18克 芡实10克 黄柏10克 车前子(包)10克 白果10克 丹皮10克 茵陈10克 牛膝6克。

      若有脾虚者,加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以健脾益气。

      外治法:

      (1)局部上药:

      处方①(《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金银花 甘草等量

      将药物研成细粉备用。用时先清洁阴道分泌物。用消毒棉团蘸药粉,塞入阴道,第2天取出,连用7次为1疗程。

      此外,也有将西瓜霜或双料喉风散等喷涂于宫颈,治疗慢性宫颈炎。

      处方②(《新编妇人大全良方》):墓头回60克 连翘60克 枯矾30克

      将上药共研成细粉备用。用时将阴道分泌物擦净,将药粉约1克放在消毒棉球上,送入阴道,紧贴宫颈,一般3天上药1次,3次为1疗程。

      (2)熏洗法:

      处方(《内病外治》):野菊花 紫花地丁 半枝莲 丝瓜络各30克

      将几味药同煎,熏洗阴部,每日1次,7日为1疗程。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的功效,可用于湿热型子宫颈炎。

      (3)阴道冲洗法:

      处方《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刘寄奴 蒲公英各60克 败酱草 山慈菇 黄柏 苦参 金银花各30克 白花蛇舌草100克

      将上药加水煎取1000毫升,放入冲洗瓶内,药液温度降至20℃~30℃时,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扩阴器扩开阴道,冲洗宫颈,日1次。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作用。

      食疗仍可作为辅助治疗。下面介绍3个食疗方。

      处方①(《常见病症的辨证与食疗》):雄乌骨鸡1只 莲肉 白果 粳米各15克 胡椒30克

      将乌骨鸡洗净,再将上药放入鸡腹内,放砂锅内煮烂熟后空腹食用。本方具健脾利湿止带的功效,适用于脾虚型。

      处方②(《男女科药膳秘宝大全》):刺苋根30~60克 冰糖适量

      将刺苋根洗净切碎,放砂锅内煎取汁液,去渣,调入冰糖饮用。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

      处方③(《实用男女病性病临床手册》):韭菜根50克 鸡蛋2个 白糖50克

      同煮汤食,连服数天。具有温补肾阳,固涩止带的功效,适用于肾阳虚型。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