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自然疗法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自然疗法 > 点穴疗法 > 正文
  • 点穴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56例

  •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 时间:2010-06-01 08:29:00
  • 核心提示:  2007年以来,用点穴推拿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5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男88例,女68例;年龄45~55岁74例,56~65岁48例,65岁以上34例;其中有外伤史者26例,有劳累受凉史者35例,无明显诱因者95例;全部
      2007年以来,用点穴推拿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5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男88例,女68例;年龄45~55岁74例,56~65岁48例,65岁以上34例;其中有外伤史者26例,有劳累受凉史者35例,无明显诱因者9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骨伤科学》的诊断标准,并依据临床分型统计,急性发作期病例95例,慢性凝结期病例61例。
      治疗方法
      1.穴位点按:该手法为治疗前的预备手法。取患侧天鼎穴,用拇指或中指持续点按1~2min,以患者有酸胀麻木感为度。继而点按中府、云门、肩髑、肩贞、手三里、曲池、合谷等穴。每穴持续1~2min,以局部出现酸、胀、麻、痛感为度。点按完毕局部施以掖揉手法。
      2.按压三经法:用拇指或掌根沿患侧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自上而下施以揉压法。每条经各揉压3~5 遍。
      3.提肩松解法:(右肩为例)患者端坐于低方凳上,医者立于患者右侧,以两腿夹持患者前臂,左前臂自后向前穿过患者腋下,向上提拉患肩,同时以右手拇指弹拔肱二头肌肌腱,持续1~min。
      4.摇转拔伸法:患者坐于方凳上,医者站在病人右后侧,左手扶住病人右肩部,右手握持患肢肘部,呈顺时针方向摇转右肩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同时在摇转过程中,乘其不备向上拔伸患肢。
      5.后伸扳提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病人右后侧,嘱患者后背患肢,右手尽量向背部高处摸,医者握患肢腕部,乘其不备向上扳提患肢前臂,此时患者可有撕裂样疼痛(体质虚弱或有高血压、心脏病者不宜用此法)。
      6.抱肩法:患者端坐位,医者以两手掌环抱患肩,两手相对用力,按压患侧肩关节1~2min。
      7.搓抖法:(结束手法)患者端坐位,患肢自然下垂,医者两手掌相对搓动患肩3~5遍,继而医者双手扣紧患者大鱼际,牵引抖动患肢,结束手法。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患肢功能恢复正常,不影响日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患肢功能基本恢复,轻度影响日常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功能活动部分改善,影响日常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及功能活动均无明显改善。
      结果:急性发作期95例中痊愈90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慢性凝结期病例61例中痊愈4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2%。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慢性凝结期。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及退行性变。后期肩部软组织粘连、僵硬、活动明显障碍,故又有“冻结肩”之称。依据《中国骨伤科学》的临床分型,急性发作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以夜间为甚,压痛点广泛,肩关节活动受限较轻;慢性凝结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伴有局部酸胀、困痛、劳累或夜间疼痛加剧,逐渐出现肌萎缩,关节囊粘连,肩关节活动明显障碍。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点穴推拿法。通过点按穴位及揉压三经两套手法,从而起到疏通经络、麻醉止痛的作用,尤其天鼎穴为臂丛神经发出之部位,用力按压可麻痹臂丛神经,从而降低其疼痛的敏感性。在此手法基础上,再施行提肩松解,摇转拔伸、后伸扳提松解手法,患者容易接受,痛苦小,提高了临床疗效。最后再以抱肩法、搓抖法以理顺筋络,使紧张的软组织得到松弛,使患者在轻松舒适的手法中结束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