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治疗作用浅谈
来源:医药星期三 作者: 时间:2010-04-01 09:44:00
核心提示: 穴位,亦称之为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传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
穴位,亦称之为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传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而久之,先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
腧穴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反映病证以协助诊断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两方面。
腧穴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反映病候的作用。如患有肺脏疾患的入,常可以在肺俞、中府等穴有压痛、过敏及皮下结节。因此,临床上常用指压背俞穴、募穴、郄穴、原穴的方法,察其腧穴的压痛、过敏、肿胀、硬结、凉热等情况,以及局部肌肉的坚实虚软程度,并根据皮肤的色泽等协助诊断。
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容易侵袭的地方。又是针灸防治疾接受适当的刺激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近治作用 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邻近组织、邻近器官的病证。如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诸穴,均能治疗胃病等。
远治作用 有一些腧穴,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同时能治外感病的发热;足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病证,而且对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特殊作用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重的良性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此外,腧穴治疗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