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自然疗法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自然疗法 > 拔火罐疗法 > 正文
  • 家中拔罐需谨慎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12-10 22:36:47
  • 核心提示: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日前台湾歌手齐秦在北京家中接受拔罐保健治疗时,由于保健师不慎将酒精洒在齐秦身上引起大火,导致背部、面部、躯干深二度烧伤。这一事件将传统火罐又推上了风口浪尖,在不少人眼中“拔火罐”已成为危险行为的代名词。为了让大家了解如何在家拔罐时避免火灾的发生,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治医师董峰。

      拔罐=危险?

      董峰认为,酒精误洒的原因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在中医拔罐操作流程中属于不规范操作。拔罐本身按着正常流程是不危险的。首先,专门点燃“火把”用的95%的酒精,应存放在相对稳定的容器内,如广口瓶,一是不易倾倒,二是不易燃。其次,放置酒精的操作台与治疗床要保持一定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患者能够安全。第三,为防止烧伤操作者自己,要求操作人员平拿“火把”,这样不会让酒精倒流到操作人员手上。“火把”点燃之后,要持续五六秒,让多余的酒精充分挥发。

      出泡=“拔病”?

      董峰说,拔罐既可保健,又可以作为治疗手段。从治疗的角度来说,通常根据患者病情、病程、年龄、体质来决定周期和疗程。病情轻,病程短,年纪轻,体质好的患者,拔罐的次数就要少一些。反之,则要加强疗程。董峰在临床中发现,一周2~3次的周期是最合适的。如果作为保健作用,如缓解疲劳、腰酸背疼之类,一周一次即可,能够起到预防性治疗作用。

      不少人认为火罐一拔最少要半小时,有些老人认为拔出水泡来才能体现拔火罐的效果。然而董峰认为,出现水泡是不对的,说明拔罐时的负压没有掌握好,一是力度太大,二是时间太长。董峰认为,通常拔罐5~6分钟即可,不能超过10~15分钟。董峰说,传统医学中有一种发泡法,但是在现在来讲是不科学的。如果损伤了皮肤,就易发生感染,造成病人的痛苦。

      家中拔罐是否可行?

      由于家里存在很多化纤物品,如羽绒被、太空被等,若将酒精不小心滴在化纤用品上,会产生火灾隐患。因此董峰建议,若没有操作经验,最好不在家进行操作。若需要在家中拔罐,也要请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并且在相对安全、火灾隐患少的地方进行操作。此外董峰提醒患者,操作之前要仔细检查周围的环境,避免酿成悲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