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保霖
男,壮族。生于1922年,广西柳州市人。家传壮医。中南军政大学文教研究班毕业。现为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壮医副主任医师,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壮医、中医临床医疗及研究工作,用壮医诊疗技法为群众防病治病。曾在柳州市创设壮医馆及民族医疗救助室。发表多篇壮医学术论文,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主要著作有:壮医《陶针疗法》、壮医《观甲诊病》《四季鲜花叶透穴疗法》《壮医源流综论》《壮医学术体系综论》《壮医花山气功》《壮医与壮药》等,是我国最早研究壮医药的专家之一。
王鉴钧
男,壮族。生于1923年,广西忻城县人。主任医师。1941年7月毕业于广西省立桂林医药研究所本科。现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学术顾问。曾任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广西中医学会副会长、广西区卫生厅中医处主任医师等职。长期从事中、壮医临床、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提议和参与创办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对壮药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研究,根据其壮医验方研制的“童热清”保健新药已通过鉴定并投入生产。主要著作有:《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一、二集,《广西本草选编》上、下册,《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审定)《常见病民间便方》《药用花卉》等。
黄老五
又名黄鹏。男,壮族,生于1952年,广西东兰县人。初中文化,自学成才。现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壮医副主任医师,广西壮医目诊研究会会长,1978年至1982年间,根据壮族民间诊疗经验,兽医相马经验以及本人的临床实践,逐步总结出观眼辨病法,进而创立了壮医目诊法,达到了较高的诊断准确率。1986年经广西区卫生厅考核调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工作。壮医目诊正被列为广西区级和国家部级科研课题。黄老五。刘智生撰写的“壮医目诊在临床上的应用”一文,已载入1991年《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集》。鉴于壮医目诊的特色和优越性,被德国传统医药研究院院长迪·顾·库莫尔誉为诊法“一绝”。[TH:PAGE]
龙玉乾
男,壮族。生于1933年,广西柳江县人。壮医副主任医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主要传人。现任广西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自幼接受祖传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临床经验丰富,享誉区内外。1947年开始参加中医班学习4年。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乡、县部门领导及柳州地区卫生局副局长等职。业余时间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患者数十万人次,疗效显著。1986年应聘到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工作。1988年开始主持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工作。在与其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经过整理规范已推广应用,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著作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合作)《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用穴详注200例》等。
黄瑾明
男,壮族。生于1937年,广西贵港市人。1965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所长、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壮医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1985年参加创建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并在区内外大力推广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取得显著成绩,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应邀到澳大利亚和美国讲学及传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壮医药著作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临床治验录》《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考察报告》等。
班秀文
班秀文字壮,别名苦瓜滩。男,壮族。生于1921年,广西平果县人。1940年毕业于广西省立南宁医药研究所本科。现为广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中医药》杂志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妇科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学会医史学会委员。曾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广西中医学会副会长、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室主任。从事中医、壮医教学临床医疗工作50余年,有较高的中医、壮医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擅长妇科,是全国500名“师带徒”专家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黄瑾明、黄汉儒教授的协助下,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壮医药发展史硕士研究生。中医著作颇丰,壮医著作主要有:《壮族医药特点》《壮族通史》(壮医药部分)等。
黄汉儒
男,壮族。生于1943年,广西忻城县人。1965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民族医药报》社社长、广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多年来从事中、壮医的临床、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1985年后主要主持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筹建和创办工作,首任所长。对中、壮医学史有较深的研究。与黄瑾明教授等人共同主持和直接参与的壮医药线点灸法疗发掘整理研究,荣获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壮医著作有:《关于壮族医学史的初步探讨》《壮药源流初探》《发掘整理中的壮医》《靖西县壮族民间医药情况考察报告》《壮医理论体系初探》《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合作)《壮医药线点灸临床治验录》(合作)等。最近应邀到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国生药学会进行民族医药学术交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