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医药的系统整理是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现在已经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著名壮医药专家、广西壮医医院第一任院长黄汉儒说。壮医药在广西的发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壮医缺乏文字记载,多以民间传承为主。随着壮医药学院、壮医医院相继成立,药线点灸、目诊、经筋疗法等独具壮医药特色的疗法开始逐渐恢复、传承。
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门诊,记者见到了不少采用药线点灸治疗痤疮、带状疱疹的患者。这种疗法简单易操作,将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进行治疗。“我朋友来治疗痘痘,效果很好,我也来做了两次,效果挺明显的。”梁女士说。
自感体寒、经常感冒的覃女士来到门诊,体验了一次壮医针灸。“肚脐周围扎了一圈针,慢慢地身体里就感到一股暖流!”从没尝试过针灸的覃女士对起效如此迅速顿感神奇。为她施针的是全国名老中医、发掘研究壮医针灸疗法的首席专家黄瑾明。“壮医理论中的穴位和中医不完全一样,但见效很快,操作起来简单易学。”黄瑾明说,简单易用、就地取材、安全性高是壮医的显著特点,因此也越来越受患者喜爱。
“作为壮族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发展、振兴壮医药。”为此,黄瑾明数十年来主持举办了各种壮医药学习班,在全国各地培训了五千多名学员,使壮医针灸疗法向全国推广。
由于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壮医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黄汉儒说,壮医现在一方面是尽快进行规范化整理,提高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加大人才培养的规模。可喜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去年年底出台了《壮瑶医药十年振兴计划》,加大对壮瑶医药的支持力度。“我们期望这一计划能在各地尽快落实。”
最让黄汉儒担忧的是壮医人才培养滞后的问题。“我想多培养一些民族医药学生,提高民族医药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