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己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多的显现。临床研究显示,约l/4的脂肪肝患者已经并存肝纤维化,1.5%-8.O%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目前脂肪肝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l关于脂肪肝的理论认识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是肝脏对各种损伤产生的最常见反应,也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疾病的过渡阶段。多发于以下几种人:肥胖者、过量饮酒者、高脂饮食少活动者、用药不当者、营养不良者、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肥胖、过量饮酒、糖尿病、慢性肝炎是脂肪肝的四大主要病因。不同的病因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脂肪肝。
临床上,无论是那一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均可存在着诱发肝纤维化,并且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可能。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具有隐蔽性,容易被患者忽视。有的仅有疲乏感或表现为食欲好、喜油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中重度脂肪肝症状较明显,表现为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中上腹或右上腹隐痛,饭后或运动时尤为明显。
当肝内脂肪堆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脂肪肝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多于B超和血脂检查时偶然发现。此时在病理改变上肝细胞仅有脂肪变性,无纤维化,功能大致正常。这是脂肪肝防治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危险阶段。早期脂肪肝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但若任其发展,随着组织学病理进程,肝细胞在脂质的长期浸润下会逐渐变性、坏死,早期轻度脂肪肝会逐步转化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此时即使积极治疗也难使肝脏病理学改变恢复正常。因此,脂肪肝的危险性不仅仅在于其后期对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更在于其前期无症状的隐蔽性。
检查出脂肪肝,应及时进行早期防治,不要因自我感觉无所谓而延误病情。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去除病因和诱发因素,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少饮酒,注意饮食结构;②坚持必要的运动锻炼,维持理想体重;③保持相对正常的血脂、血糖水平;④尽量减少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⑤定期肝功能及B超检查;⑥发现脂肪肝,即使没有症状、肝功能暂时正常,也应及早采取措施积极治疗。西医在脂肪肝的治疗上根据不同病因以降脂、保肝、利胆、抗纤维化为原则选用水飞蓟素、硫普罗宁(凯西莱)、易善复、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加诺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蒙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及治疗
脂肪肝属于传统蒙医的“肝肿大”的范畴。蒙医认为人体是由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七素(食物精华、血、肉、脂、骨、骨髓和精液)所组成。三根是人体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七素是人体三根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三根和七素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负担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七素的生化过程是一个全消化过程。胃将所受的水谷(食物)经过消化三能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精华和糟粕,精华输送到肝,糟粕则下注于大肠。输送到肝脏的水谷精华,在肝内通过分热能和变色希拉之作用生化为血液,并初步生化肌肉、脂肪、骨、骨髓和精液等精华,同时将肝内生成的血液之糟粕一胆汁输送至胆囊。血液通过心脏和普行赫依的作用下运行全身不断地滋生补充在脏腑功能活动中所消耗的七素。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七素生化中的肝脏重要性,这与现代医学所说肝脏是体内担负着解毒、排泄、免疫、造血、调节内分泌、完成机体的物质代谢的重要脏器相同的。蒙医认为脂肪肝系由于各种病因引起三根相对平衡失调,精华不消化,变色希拉功能紊乱,而肝脏中热邪郁结日久所致。治疗时以辨病因、辨体质、辨实验室指标和影象学特征为主,进行分型、分阶段辨证施治。
2.1酒精性脂肪肝:是过量的酒精影响肝脏脂肪酸的氧化,使脂肪酸在肝内积聚形成中性脂肪和酒精直接损害肝细胞影响肝功能而引起脂肪肝。蒙医认为饮酒无度引起肝火偏盛。三根失调、七素在肝内生化过程受扰,精华不消化而致脂肪肝。治疗时以清肝胆热、解毒、补肾健脾,改善七素合成、调节三根失调为原则,选用古日古木一13、降脂灵、满那格钦布、色日西、当钦一25、古日古木朝格敦等蒙药方,辨证施治。
2.2肥胖性脂肪肝:是营养过剩在体内脂肪“存货”实在过多,作为“转运站”的肝脏被迫充当脂肪“储存室”而引起脂肪肝。从发病原因上分析本病属蒙医的“精华不消化病”(清痼疾症),是治疗上以暖胃消食、清糟归精、益肝补肾为原则,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导泻、攻泻等法治疗。可选用光明盐四味汤、六味安消散、桑吉德、古日古木一13、降脂灵、满那格钦布、色日西、当钦一25、古日古木朝格敦、额力根图拉嘎、当玛一5等蒙药方,辨证施治。
2.3糖尿病性脂肪肝: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的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存积下来,引发脂肪肝。蒙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三根七素之平衡失调而巴达干偏盛并与赫依交搏,导致肝肾燥热而功能衰退,精华与糟粕分解失常所致。因此在糖尿病性脂肪肝的治疗中采取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益肾壮阳,调理体素随有肝细胞内微循环障碍及增生性改变,可使部分肝细胎缺氧、缺血,细胞与血液之间氧含物质交换不足,使肝内脂肪酸氧化减少,甘油三脂与载脂蛋白结合发生障碍,输出减少,导致甘油三脂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蒙医认为病毒性肝炎是由于三根相对平衡失调而希拉偏盛客于肝,与血相搏并兼夹粘邪所致。疗治本类脂肪肝时以清热解毒、健脾和胃、舒肝利胆、调节免疫为原则,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降脂、降酶为主选,用地丁四味汤、牛黄九味散、古日古木一13、降脂灵、满那格钦布、色日西、当钦一25、古日古木朝格敦等蒙药方,辨证施治。
2.5药物性脂肪肝:许多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而发挥作用,同时也影响着肝脏的正常功能。肝脏具有代谢、解毒、合成、转运和排泄等多种生理功能。一些药物可影响肝内合成和运输脂肪的载脂蛋白,以致中性脂肪在肝内聚集而形成脂肪肝。此类脂肪肝属于“肝中毒症”范畴。治宜以解毒清热为原则,选用解毒汤、汤钦一25、嘎热西、斯日西、牛黄九味散、古日古木一13、降脂灵、满那格钦布、色日西、当钦一25、古日古木朝格敦等蒙药方,辨证施治。
蒙医治疗脂肪肝有以下方面的特点:①从整体宏观角度上调节机体的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②辨病因、辨体质、辨病情变化、辨病变部位及实验结果,进行分型、分阶段辨证施治,提高疗效。③蒙医独特的药物炮制方法。不仅提高了蒙成药的疗效,而且减弱了副作用,因此蒙药治疗脂肪肝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总之,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从西医医学的微观角度探索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从蒙医医学的宏观角度辨证分析、辨证实施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脂肪肝。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