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资源篇 > 正文
  • 侗医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来源:《中国民间医药杂志》 作者:龙运光 袁涛忠 杨晓琼 龙彦合 时间:2007-12-20 13:48:00
  • 核心提示:侗医方剂是侗医和侗族民间长期治疗疾病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在侗族群众中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侗族人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尝试得出的结论。侗医的方剂是在“辨病”“辨症”及决定治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组方原

    侗医方剂是侗医和侗族民间长期治疗疾病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在侗族群众中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侗族人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尝试得出的结论。侗医的方剂是在辨病”“辨症及决定治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侗医方剂在侗族人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为侗民族的繁衍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侗医方剂的传承主要是口传,在口传过程中,歌谣传唱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治耳聋歌谣:耳聋背听又虚鸣,不问多年近岁因,鼠胆寻来倾耳内。尤如时刻遇仙人。治脱肛歌谣:脱肛不收久难安,海上仙方遇有缘,急取蜘蛛擂研烂,涂擦肛上即时痊。治牙痛歌谣:一撮黑豆数根葱,陈皮川椒共有功,半碗水煎噙共漱,牙痛立止显通灵”。

    虽然在侗族医药发展的进程中,侗族由于过去没有自己完整、通用的民族文字,不具备记载自己丰富的医药文化的必要手段,对自己亲手创造的医药文化的起源、特征及演变过程等等未能作出理论的解释,迄今,尚未总结出侗药各药物的属性以及在侗医方剂中各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较系统的理论,然而,侗医方剂仍有其自身的组方原则和配伍规律。

    应用现代药理学对一些药用植物研究的结果对侗医方剂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可反映出侗医方剂的药物配伍有着明显的科学性。

    1  侗医方剂的组方原则

    11 侗医方剂多为传承的经验方、秘方,方从师立。在辨证施治拟方时,采取相克相畏原理遣药组方。如鱼鳅症,采用青杠籽为主药的方剂治疗,老鼠症应用猫毛为主药的方剂治疗(因鼠惧猫)等。

    侗医方剂中的药材,多指生药材,净药材,很少有炮制的要求。组方时有的侗医用药有冬春用根茎、夏秋用枝叶的习惯。有的医生为使用方便,采取冬药冬用、夏药夏用,随时可得,找也不难。

    12  方剂概念明确:侗医方剂多是以症以病称方,如:治小儿百日咳方,治肾结石方,治慢性胆囊炎方,治乳痈方等,这样的以症以病”称方,显示出了该方剂的明确概念。而有名方,如“黄荆发痧汤”等,其方名较确切地显示了该方剂的主药及该方剂的主要功效。

    13  侗医方剂中的药物配伍有主药帮药配药之分。由多味药组成的侗医方剂,组成的基本的形式有主药帮药,或主药帮药配药主药是针对主症选用的药物,即指方中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可以是1味药、2味药、3味药,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在处方中处于首先的位置。帮药是针对兼证选用的药物,因此一般药味较多,在处方中处于主药之后的位置。配药”,侗医在组方时,常配以酒或糖,以酒为“引子”,以糖“调味”,“配药”在处方中处于末位药的位置。

    举例分析如下:

    治小儿百日咳方:主药百部、射干、黄精,帮药前胡、杏仁、紫菀。治肾结石方:主药金线吊葫芦、穿破石,帮药铜钱菜、金钱草、车前草、瓜子金、瓜子根。治慢性胆囊炎方:主药老桃树皮,帮药刺藜根、豆鼓叶根,配药红糖。治乳痈方:主药蒲公英、雷公菜,帮药当归、夏枯草、白芍,配药甜酒。

    迄今,侗医药理论中尚未总结出各药物的属性以及在侗医方剂中各药物的之间的相互关系。现试用现代药理学对一些植物药研究的结果。对侗医方剂的药物组成进行分析,似可反映出侗医方剂的药物配伍的科学性。

    如治小儿百日咳方:方中百部具有抗菌、抗病毒、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临床研究用于治疗百日咳;射干具有抗菌、抗肺结核的作用;黄精具有抗菌的作用;前胡具有祛痰的作用;杏仁具有镇咳、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紫菀具有祛痰、镇咳的作用。

    治乳痈方:方中蒲公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雷公菜具有抑菌的作用,临床研究用于治疗乳腺炎;当归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夏枯草具有抑菌、抗炎、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白芍具有抑菌、抗炎、解热、镇痛、抗溃疡的作用;另加甜酒。

    治感冒方:方中黄荆具有抗菌、抗病毒、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仙鹤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红紫苏具有解热、抑菌、减少支气管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镇咳祛痰的作用;生姜具有抗菌、解热、镇痛、化痰、止咳的作用;四季葱具有抗菌、解热的作用。

    2  侗医方剂的组成变化

    侗医方剂虽然是一种传承的比较固定的形式,但在临床应用时,我们仍可从医方中看出有根据病情的缓解,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和生活习惯等不同,予以灵活化载、加减运用,可见侗医也有其方而不拘泥的灵活权宜变化。这也是为了符合治疗需要的结果。从侗医方剂组成的变化来看,主要有药味和药量增减的变化,剂型更换的变化则少见。

    21  药味增减变化:在主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症状的不同,增减其次要药味,以适应新的病情的需要。例如治疗痢疾方,以苍术、羌活、川乌、大黄组方,若患红痢则加灯草,若患白痢则加生姜,若患水泻则用原方治疗;又如治疗黄胆型肝炎方。以六月雪、金钱草、山栀、木贼草、龙胆草、茵陈组方,若患急性黄胆型肝炎则加积雪草、金银花治疗,等等。  

    22  药量增减变化:组方中各味药的用量因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年龄的老少而发生变化,在各味药的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因病人而异,服用量则改变。如上述治疗痢疾方,体质较强的成人患者每日服用1剂,小儿患者则每日服用l5剂。

    23  剂型更换的变化:在侗医方剂中,同一首方剂的剂型变化不大。侗医在治疗疾病时,可根据治疗方法的实用和患者情况而适当变换剂型。如以鹿角、甘草组方,水煎服治疗乳腺炎,同时侗医亦将此方药制为敷剂,外敷息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