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时间生物医学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系的看法已从体内稳态的观点转变为体内动态的观点,认为人体内普遍存在生物节律,与一年四季、1天24小时的昼夜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相应提出许多新观点如“时间医学”“时间药理学”等。
藏医学是在总结前人医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古代的哲学理论,结合同时代的自然科学成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体系。因此它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藏医理论而言,尽管没有“生物节律”、“时间医学”等专有名词,但从人的生理变化、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甚至药物的采收及配制等各方面无不包含着时间生物学的基本思想。
1时令与三大因素
藏医学在理论上以三因学说为理论核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思想形成独特理论体系。《四部医典》云:“隆、赤巴、培根三者,不变其性即为病因,变性而失衡即为疾病。”藏医认为“隆、赤巴…培根”是构成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三大因素,他们与七大物质(饮食精微、血、肌肉、脂肪、骨、精和骨髓)三种排泄物(二便与汗液)共同组成生命的能量与物质基础,三大因素起着支配作用。他们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保持相对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保证。尤其是隆、赤巴、培根三者的平衡与失调起着主导作用,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隆、赤巴、培根三者各自的盛衰与时令变化之间又有着直接的关系。
藏历将一年分为六个时序,即春季(藏历1~2月)、热季(藏历3—4)、夏季(藏历5—6)、秋季(藏历7-8)、上冬(藏历9~10)、下冬(藏历11~12)。热、夏和秋季依次为隆病蓄(蓄积)、发(激发)、息(平息)的时令;夏、秋、上冬季依次为赤巴病蓄、发、息的时令;下冬、春、热季依次为培根病蓄、发、息的时令。例如隆的蓄、发、息等情况与时令关系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记载:“热季即为春季刚过而夏季风雨还未强盛之间,此时太阳逐渐靠近北回归线,气温较高,外界环境处于锐、热、糙的性质阶段,原来的腻性等月亮的土、水性质,消耗已尽,这种环境和时令的性质,与轻、槽等龙的性质相一致,此时食进具有轻、糙、涩、动性质的饮食,进行属于轻、糙等性质的行为起居,再加患者素质属于龙型,这样的环境、时令、人的素质及饮食、行为等等性质皆与隆的性质相一致,致使隆病在本位增生而蓄积。同时这时的气温很热,与上述的轻糙性质相悖。因此热对上述隆病的蓄积无助,反而压抑和减弱蓄积的力量,使得疾病不能发作起来。但是,热季有时比较寒冷,因此寒性与上述隆的性质又相一致。在寒性的作用下原来蓄积的疾病又被激发起来。发作的隆病到秋季,时令性质属腻、热,与隆的性质相反,因此又将隆病平息于本位”。同样赤巴和培根的蓄、发、息情况与时令的关系也有详细的叙述。
2时令与病理变化
藏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无不与患者机体中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隆具多动善变的特性,因此当其功能紊乱时既可形成隆病又激化赤巴和培根病,是百病之源。《四部医典》云:“隆可随寒热转化,当有太阳的性质时,成为燃烧之伙伴;当有太阴性质时则成为寒冷的伙伴。”隆病常发生在夏季,一天中的清晨、傍晚时分。赤巴性热,具有产生热量,调节体温,保持气色,提供消化吸收等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司视觉,长智慧。赤巴本性属火,当其功能紊乱时身体就要受到燃烧之苦,所有热症均由此产生。《四部医典》云:“赤巴具火的性质,当其紊乱时全身即被燃烧,一切热病无不由此而生。”赤巴病常发生于秋季,一天中的中午、午夜时分。培根性寒主要功能为供人营养,长脂肪,润皮肤,调节躯体的胖瘦强弱,保持正常睡眠,使人处世有耐心性情温和,司味觉,管理水液调节等。若培根失调则引起脾、胃、肾机能紊乱而致病。《四部医典》云:“培根功能紊乱时消身体之热量,其本性属水,虽在上身亦可落于下身,一切寒病无不由此而生。”培根病常发生于春季,一天中的黄昏、上午时分。
3时令与疾病的诊断
藏医诊断疾病是通过望、闻、问、切和尿诊等方法,对病证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病人所患何病,再确定应该采用何种治疗方法。而诊断疾病的过程中非常讲究诊断的时间。特别是脉诊和尿诊的时间尤为明显。例如脉诊,医生首先要掌握四季正常脉象,否则不能区分病脉。藏医认为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脉象也随着季节变化而不同。《四部医典》:“春季对应的脏腑为肝木脉和胆脉旺盛,脉搏如云雀鸣叫细而紧”,“夏季前72天对应的脏腑为心、小肠……脉搏似杜鹃鸣声粗而悠长”。同样,秋、冬季节的脉象也有生动细致的描述。
具体诊脉时间上一般为脉象处于相对平稳时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最佳时间为朝阳初落,阳关还未照及河谷,能基本看清手掌纹理的时候。如果迟于此时,待太阳生起,阳光使体温升高,这时察脉容易与血、赤巴病等热证脉象相混淆。反之早于此时,如夜晚切脉则容易与胚根、隆病等寒证脉象相混淆……总之此时三因寒热及呼吸等处于平衡状态,脉搏处于相对正状态,是切脉的最好时间。”
又如尿诊,藏医认为食物经过消化吸收等一系列过程,其中一部分成分最终落入尿中。尿液的颜色一般由食进的饮食来决定,但从尿液的混悬物的变化中可以察知人体隆、赤巴、培根的增损及紊乱等情况。影响尿诊结果可靠性的各种因素中,采尿时间最为关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一般来说白天食进的饮食至半夜以前已经消化,半夜以前的尿在腹中停留时间不长,为饮食之尿液,反映不出疾病尿象,验尿时弃之不用。午夜以后之尿液在腹中停留时间长,尿液能反映出疾病的各种症候,因此清晨起床后的首次尿为标本尿,接在容器中作为察验之尿样。”
4时令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藏医非常重视疾病的预防,《四部医典》中就有专门章节论述预防和保健的内容。而预防疾病要根据不同季节人体三大因素的变化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四部医典》季节性起居章中说:“冬季需增加体内热量,要多食用甘味、营养性饮食不能饥饿。用芝麻油擦身,穿厚衣服,居住温暖的地方。春季胃火减弱多食用肉类、蜂蜜、生姜汤等,用豆粉搓 身,在芬芳园林处休息。夏季……”说明对于四季气候变化而引起的人体疾病,要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预防。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重视治疗时间。例如服药 的时间,治疗已发作和病势强大的培根病和聚合病的药物在未进食前即清晨时服用;治疗下泻隆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在午饭前服用。治疗哮喘和痰多症的药物,不受时间限制,不定时少量多次服用;治疗锁骨以上疾病的药物,在晚上临睡之时服用。对于隆病患者或体质虚弱者等需补益,进行滋补的最佳季节为春季。对于需要采用消散法治疗的病人,最佳施法时间为冬季。采用油疗法治疗疾病时,熔酥油热力最强,宜于冬季寒冷和胃火强盛时候服用;植物油热力较弱,易消化对隆有益,宜于夏季服用;骨髓和脂肪宜于容易消化、胃火变强的春季和培根易发时间服用。油疗法一般于清晨空腹单独使用。总之,在藏医理论中,预防和治疗疾病时,不管用药物还是采用外治法,根据不同季节或者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应该采用适时的治疗手段的论述非常之多。
5结语
. 藏医理论的形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浩瀚的医学典籍,其中《四部医典》是藏医学的经典著作沿用至今。其理论基础归纳起来就是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贯穿全书,既支配着生理活动,又支配着病理活动。而三大因素的变化,又与一年四季变化、一天24小时的不同时段的变化息息相关。虽然具体的论述概念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思想与时间生物学所说的生物节律不谋而合。这也是真正的藏医专家同时又是天文历算学家的原因。然而采用现代科学手段,进一步证实其合理性,目前尚为空白。这将是摆在从事藏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课题。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相应出现了“时间医学”、“时间药理学”等许多学科,有很多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可以借鉴。用现代科学手段进一步研究古老藏医理论中的时间医学,对藏药的临床用药、新药开发等许多方面必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地体现藏医藏药特色。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