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资源篇 > 正文
  • 土家族方药文化研究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田华咏 时间:2007-04-21 15:58:25
  • 核心提示:  土家族人民将治疗的药方称之为“方子”。土家族“方子”由来已久,是由民问单方、秘方、验方组成的方药文化现象,是土家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土家族方药文化的历史,方子的类型,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

      土家族人民将治疗的药方称之为方子。土家族方子”由来已久,是由民问单方、秘方、验方组成的方药文化现象,是土家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土家族方药文化的历史,方子的类型,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l土家族方药文化的历史

    11土家族方药文化与神农药文化关系:土家族方药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药文化时代。祖国传统医药学术的“三世医学”之一的《神农本草经》开创了祖国传统医学“经方”之先河。故<汉书·艺文志>日: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神农本草经》以四气五味概括药物的性能和作用,按药物作用分为益气、补虚、除邪上中下三类。创立了方剂的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等配伍方法,对药物炮制和贮藏方法也有论述。该书汇集了远古到汉代以前的本草学知识,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土家族方药文化与神农尝百草而创立的神农药文化有渊源之系,深究其因要从神农氏的出生之地及神农氏活动之域谈起。神农氏是我国古代神性英雄之一。神农氏之名,始见于《周历·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搡为耒,耒耨之利之利,以教天下……”历史上的神农氏,典藉称之为远古帝王之中的“三皇之一”,他始创华夏农耕、医药、交换(贸易)

    的三大发明。神农氏为华夏文明贡献最为辉煌要数“尝百草,识药效,定经方,始创医学”。神农氏是何许人士?《汉书·律历志》日:“又日连山氏,又日列山氏。”列山,又名圣人山。在当今沅陵县西南。列山即烈山,放火烧山这意,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耕文化。晋《习凿论青楚人物》载:神农生于黔中。”在沅陵圣人山下蓝溪有一处山洞中日神农洞,相传神农氏出生并居住在此。《帝王世纪》说:“神农以火承木。住于南方。”黔中指楚秦时期的黔中郡,其郡治在今湖南湘西的沅陵县。黔中郡故城遗址就在今天沅陵县城西加公里的太常乡窑头村,属怀化市管辖,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区。据新近考古发现.在沅陵县盘古乡有古人类居室“盘古洞”,佐证了《后汉书》、《水经注》、《三王历记》、《述异记》等历代古籍的真实记载。揭示了沅陵盘古文化久远厚重的历史源流。在沅陵县盘古乡境内有神农洞,沅陵县与湘西自治州泸溪县交界地的三角坪附近有神农庙,至今犹存。在沅水流域各地还建有先农坛。神农庙。其意为祭祀神农。神农氏,又称连山氏。今怀化市会同县连山乡有八座庙与连山八卦方位基本相对应。连山附近还发现众多的古地名、古遗迹,如药王洞、仙人洞等。在距连山不远的地方洪江高庙,有一处新古器早期文化遗址,臣今7800—7400年,出土大量纹饰陶器文物,其中有神农氏族图腾的太阳和风鸟图案,神农氏族首领神像,镶嵌在地上的神犬图像,在文化陶器上绘有祭祀塔及傩祭场面。“这些都是全国迄今发现崇拜神农的物证。因此说神农氏族源于黔中的沅水流域并非空穴来风和凭空臆造。盘古在沅陵”,“神农生于黔中,故乡在沅陵”的论述。得到专家的认同。…黔中郡在秦汉时为武陵郡,中原人称武陵郡人为“武陵蛮”或“五溪蛮”。五溪蛮因五大溪流贯穿全境,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汇沅江入洞庭。其中酉水是武陵土家的母亲河,出鄂西,经湘渝边界下沅陵注沅水。世代生活在酉水流域的土家族先民,历史上也被称为“蛮子”,是武陵诸蛮中的成员。神农氏生活在黔中的沅水流域一带,后因水灾向北方迁徙。先后到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生活。相传神农氏在三峡一带尝百草,采百药,治百病,被后人称为药王。当地人民为了纪念神农氏,将神农氏采药地方命名为“神农溪”、“神农架”等地名。神农氏生活和尝百草的地方沅江中上游,三峡流域都是土家族先民的生息繁衍之地。神农氏尝百草留下的足迹和创立的医药文化也深深的影响着当地土著先民,土家族医药文化、苗族医药文化等民族医药。特别是方药文化无不烙上神农药文化的深深印记。

    12巴文化与土家族方药文化的关系:巴文化是土家族方  药文化的重要孕育温床。巴人是土家族古代先民之一,生  活在今长江三峡一带,古代巴人在这里建立了巴子国,并创  立了巴文化。巴文化中与医药文化最为关联的有盐巴文化,巴子国因盛产井盐而闻名天下,故称盐巴或巴盐。古代巴人及其后裔凭借鱼盐之利,自汉代以来。三峡地区的巴盐就遍周边。近年来,三峡地区考古发现了一口口废弃的占盐井遗迹,大量的制盐工具和运输栈道,证实了早在2000多年前。巴人就用盐巴铺就了一条盐巴文化长廊。盐巴,是巴人或土家族先民最早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之一。盐巴,具有食与疗的作用。盐巴性寒,味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涌吐等功效。在土家族民间盐巴多为单方或验方治病。如食盐冲水,台漱治疗齿龈出血、咽喉肿痛、牙痛、龋齿、创伤清洗、毒虫蜇伤、消毒。温盐水洗目翳。热盐熨腰腿寒疾,热盐水内服,主治食停中脘,心腹胀痛等疾病。盐巴的单用或配伍之用,是土家族方药文化的早期缩影。在士家族方药文化历史上,留有巴文化遗迹的还有巴戟天等带有字的古代巴人所用药物。古代巴子国境内还有许多传统药材,产于川东、邪西一带的黄连,“板党。(恩施市板桥党参)窑归”(恩施市石窑当归),赤箭(天麻)等地道药材。是土家族常用药物,在民问多作单味药物应用。一病一药或一病一方。

        通过探寻神农药文化和巴文化以解土家族方药文化之谜?是研究土家族。方子历史途径之一。土家医方子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得益神农药文化和巴文化的影响。应该说土家族方药与神农药文化和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土家族方药文化染有巴文化之渍,又有神农药文化的经方之意,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旅方药文化。

      2土家医。方子。的由来.类受和组方原劓

      21土家医方子的由来:土家医方子,是土家族民间千百年来在应用单味药物治病。多药一方治病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雨总结出来的药方。土家族药匠将治病的单方、验方统称为方子。相当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方剂。便于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也将方子称为方剂。

      22土家医方子的组方原财:方剂是土家族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方荆是根据临床症候,辨析病因,确立病证,确定治疗原则的基确上面制定出来的。土家族医学的治疗原则有汗法、泻法、赶法、止法、补法、温法和清法7种方法。土家医方剂组方较为灵活。随着临床的变化而变化。土家族医将一昧药物组成的方子,称为。独子方或单方,二昧药物以上的方子,一般按。主、帮、引的原则组成。其中主药:是指在方子中起主导作用的药;帮药:也称配药.是指在方子中起次要治疗作用或者可以帮助治疗主病的辅助药物;引药:也称引子药或信药,是指能引导主药、配药的药性直达病所的“药引子”。关于土家医方子的组方原则,有的老药匠在主、帮、引的前提下,有时也增加一点能“客”的药物,意在g制主药的过火作用,或者是与治疗主病无关重要或兼治其它疾病的“客气”药,彭芳胜先生就主张,将“客”药作为方子次要组成部分,其旨意就是保持土家族方药文化的原创生、真实性,以便解释土家医方剂中的“原生态”方药文化现象?这一点值得探讨。土家医方子的应用是随着临床疾病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是药味的细减变化,即随症加减。二是药量增减变化。三是剂型的变化。“方子”的变化,在理解配伍原理和治疗方法的前提下,

    昨床医生灵活应用“方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3土家医方子的类型:土家医方子的类型较多,临床上应用较常用的有:汤剂、散剂、丸荆、膏剂、酒剂、泥剂、包裹剂、灸剂、条剂等。对某些鲜药用新鲜汁剂,或药材直接磨汁的称磨汁剂,膏剂有内服煎膏和外用膏剂。在剂型的选择上,根据疾病的需要,一般急症用汤剂、鲜汁剂。慢性病用丸散剂、膏剂、包裹剂。对劳损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多用酒剂。“方子”分类,一般按症疾分类或按功效治法分类。《土家族医药学》一书中,将土家医临床症疾分成十八类,其“方子”也相应称为土家医方剂十八类。如七十二症方剂、七十二风方剂、二十四气病方剂、十二走胎方剂、一百单八症方剂……如此等等。由彭芳胜主编的《土家医方剂学》。考虑到医生临床应用方便,按功效分为16类方荆:表出剂、清败剂、散祛剂、撒开剂、攻杀剂、通泄剂、赶熄剂、震拔剂、提敛剂、控停剂、调和剂、固涩剂、补益剂、接续剂、利窍剂。

    《土家医方剂学》对方子,从方子来源、组成、用法、禁忌、主治、解析、加减、应用、注意事项、考证及附方等10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论述,使土家族方药文化从单方、验方、秘方的民间方药文化的基础上,整理出土家医方剂理论体系,构建了土家医方剂学,丰富了土家族医学理论体系。

    3土家族方药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研究土家族方药文化,应用土家族方药文化,旨在恢复和提高土家医临床能力,丰富和完善土家族医药学理论体系。土家医方药文化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根针。一把草”时期。武陵土家各地广牧民问单方、验方、秘方。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确实解决了农民的一些疾苦,功不可没。20多年来,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区收集汇编了近万首土家族方药,有的被收入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如《中国民族药志》、《中国民族药食疗大全》、《中国民族医药外治大全》等著作中。还有的被杂志公开发表,如《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发表的《土家族民问蛇伤方药及常用蛇药介绍》、《痒症的分类与治疗》、《川东石柱土家族民间急救医药简释》等,介绍方药百余首。较为系统的介绍土家族方药的要数《土家族医药学》,该书中介绍了土家族医18类方药。共计2010首,《土家族医药学概要》收载方药约1900首。这些。方子”出现在公开出版物中。是对土家医方药文化的系统总结。对土家医方子进行理论整理首推杨德泉先生。上世纪末,他对土家族方剂进行整理。从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分类、组成、剂型、用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整理出土家医常用方剂70首。该项研究成果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土家医方剂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的全国第二批民族医药文献整理项目。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彭芳胜副主任医师领衔。经过课题绍近3年的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收集和系统整理,编著完成了我国土家族医药史上的第一部方剂学《土家医方剂学》,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丛书>之一。该项目的研究完成和《土家医方剂学》著作成功.是土家族医药发展的必然,也是千百年土家族药匠的“方子”之集。更是参与该项研究的科研人中数十年辛勤劳动的结晶。《土家医方剂学》虽然有点“粗糙”,也有点“原始”,尚需”精雕细刻”,但它毕竟是土家族医药学中第一部方剂学专著,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医学中的方剂学专著。

    我国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工作,经各地民族医药工作者努力,到2005年底,公开出版了汉文版民族医药图书112种,其中土家族医药文献图书4种,占357%,捧在18个少数民族出版汉文字民族医药文献图书的1l位。土家族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及出版工作仍需努力。无文字的少敷民族医学遗产存世量最大的莫过于民问单方、验方为主体的方药文化。通过发掘整理方药文化这个窗口,来探寻各民竣医药的精髓。有关方药文化的研究,在公开出版的汉文字民族医药图书中可见朝医的<乡药集成方>校释本,回医的《回回药方考释》,尚未见到公开出版的有关民族医药方剂学专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