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资源篇 > 正文
  • 畲族医药研究近况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丽水323000) 雷后兴 陶云海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丽水323000) 鄢连和 畲族医药(畲医)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浙江、福建等地开展了畲医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丽水323000) 雷后兴 陶云海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丽水323000) 鄢连和 畲族医药(畲医)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浙江、福建等地开展了畲医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现就近年我国对畲族医药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畲族医药渊源研究 畲族聚居于闽、粤、浙、赣等省。该族因有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无本民族的古代文献遗留,因而对这一类型的少数民族医药渊源的研究,从其广大民间收集代代相传的医药卫生经验,即所谓口碑文献来加以整理总结,这是继承与发扬其民族医药遗产的重要途径。福建的李氏对钟氏畲医的行医历史进行了调查研究,钟氏畲胞与其它别姓畲族一样,均由唐宋年间由广东凤凰山一带迁来,得出钟氏畲医的行医历史.最先始于清康熙年间至雍正年间的某一时期,由钟氏太上祖文显之妻兰氏自娘家传带过来,并以此首开行医记录,而后代代相传至今。<钟氏家族)有载已逾八代,平均执医时限均在50年以上,且行医史久,代代相传,从第四代起,约在1792年,得到<伤寒杂病论>、<内经>、<本草纲目>等医典,使自身的民族医药渐渐与汉医药理论相互为用,融为一体。说明了畲族医药的发展与汉医药的关系。 2 畲族医学基础理论研究 王泽鸿撰文对畲医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认为畲医对人体结构上是宏观认识,功能上是中观认识,生命物质匕是微观认识一潜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阐述解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雷后兴等总结的畲医疳积理论.认为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疳积”而成,畲医统称为疳积病。其病机是因风、寒、痧等邪气侵犯肌体,或因过食肥甘厚腻之品,或因久病不愈,耗损胃气,而使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机壅滞,风、寒、痧等邪气积滞而成。疳积病在临床上根据病因及病变部位分为风积、寒积、痧积、食积、木积、土积、水积、火积、金积、气积、血积、痰积等。畲医认为,人体有皮肤、肌肉、筋脉、骨骼、脏腑、九窍、三元(天地人三元或上中下三焦),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气、血、精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中的内脏所支配,人体的气、血、精经天而地循环往复灌注于全身,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畲医认为生命由心、肝、脾、肾、肺、胆六腑之神主宰。“六神”各司其职,指挥人体十二条血路、二十八脉。“六神”(亦称“六辰”,十二时辰之半)病,一般症状为每天定时畏冷、甚至寒战,但不发烧,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如伤心,则狂哭或啼哭不休;伤肺,则咳嗽不止,甚至失声、咯血、喘憋等;伤肝,则全身发黄、胸胁痛,甚至臌胀等;伤肾,则尿急、尿频、尿血,膀胱胀满而排不出或小便失禁等;伤脾,则食欲不振,胃肠痞满,呃逆,甚至呕吐鲜血等;伤胆,则惊惕,闭目即患大难临头而大声呼叫等。“六神”病根据不同时辰,不同部位,不同症状而辨证论治,及时采用“六神”方药治疗。王氏对疾病的命名和分类作了简述,指出畲医对疾病的命名和分类,有按门类、性质、时间、病因、症状、形态、声音、体征分门别类,总括于风、寒、气、血、杂症五大类。在疾病分类上的记序上,遵古代的十月太阳历的记时法,来记述疾病种类。如36症,倍之则为72症,十之为360大症。36症加72症为108症,以36、72为基数记序疾病和药物等。同时王氏进一步论述了畲医的风、寒、气、血、杂症、痧症、伤科的诊治机理。林恩燕等撰文研究了畲族妇科病的根源及现状,提出血症主要就是指妇科病,指妇女出血性疾病,如血崩、漏血、闭经、月经不调等经带胎产,也有吐血、呕血、便血、咯血等合计72种,总结出畲族妇科名医诊疗妇科疾病的四种经验特点:①四诊法;②辩证法;③青草法;④祝由法。 3 畲族民间药物研究 畲族多数居住我国东南部的山区中,多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由于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畲族药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地理分布类型齐全,中国15个分布区类型都有一定的比例分布,且特有成分多,地方特征明显;又因海拔高度落差大,地形较为复杂,气候差异显著,水、土、光、热、气、植被等影响,使药物资源呈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交叉分布.层次分明,常用308种畲族植物药中,就有9类118科,其中13种收录在《中国民族药志》第一卷中。 李氏等畲医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成员,采用走家串乡方式深入基层访问丽水市畲族民间医师、药农等,收集畲医验方、秘方、偏方、畲药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工作。共走访了丽水市及邻地的100多个畲族集居村,调查采访了100多名畲族名医。收集到了诊治的病种356个,处方763个,畲药1621种,将调查资料分成三类:一是处方集、二是畲药名称查证对比追源、三是畲医药名家材料。将这些资料输入自编程序的电脑,建立了全国首个畲医药数据库。数据库统计显示,常用畲药有300多种,在568个处方、1072种畲药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为白茅根和车前草,均20次以上。其次为钩藤、百路通(苦爹菜)、黄栀根、茯苓、红葱木、白葱木、海金沙、当归、东风菜、山茵陈、鸡儿肠、了哥王、甘草、地骨皮、金银花和五倍子根(盐肤木)等,使用次数为20—10次。林微对畲族药蟋蟀草进行了生药鉴定。宋纬文对三明市畲族常用青草药进行了调查,其中,具有滋补作用的被子植物药计有33种:榛子、白花牛奶、钻石枫、土高丽参、黄泥藤、臭苍子、山爬、月月红、雷瓮子、花生、白扁豆、绿心豆、黄花金龟、算盘叶、普连咸、黄鳝藤、鸡粘根、过饥锥犁、红毛番、仙草、枸杞根、山辣椒、铁牛入石、红仔根、苦菜头、火炭草、空心葱、血结菜、乌根、百合兜、无孙姜、七层楼、金线莲。上述33种滋补植物药中,勾儿茶(黄鳝藤)、盐肤木(普连咸)、羊耳菊(乌根)、山鸡椒(臭苍子)、黄花倒水莲(黄花金龟)、鸭脚茶(过饥锥犁)、台湾榕(白花牛奶)等品种疗效肯定,畲族民间使用较为频繁,可先行予于开发利用;木花、算盘子、龙葵、荚、牡蒿等品种用作滋补药文献未见收载,尚须作进一步研究。宋纬文等对三明市畲族民间医药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并将调查所得部分动物药的外用方法作了介绍。如竹蠹虫科昆虫竹蠹虫的幼虫蠹人老竹或竹制器具内产生的粪便和蛀屑治疗烫伤,具有清热解毒敛疮的作用;草蛛科动物草蛛的全虫用其祛毒,治疗疔疮,可达以毒攻毒之目的;粪蛆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的幼虫,有清热解毒之功;白颈蚯蚓治疗带状疱疹;生长2年以上的老田螺数枚,置炭火中煅至灰白,取出冷却后研为细末,调茶油外涂可治疗脱肛。李建良等对浙西南畲族人群较集中的景宁、遂昌、龙泉、云和、松阳、龙游等县市的常用桑科植物药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浙西南有桑科药用植物23种(含变种)。畲族药用经验不同于〈中荮大辞典〉等文献记载内容的有8种(含变种),且均为根入药,有待于进一步从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等方面加以研究。宋纬文对畲族民间药物加工炮制方法进行了调查,炮制方法大体有洗、浸、去毛、去须根、去残茎、去刺、去心、去核、去瓢、去皮、去头足翅、擂、日晒夜露、焙、烘、烤、火烧、烧灰、烧炭、火煅、清炒、加辅料炒、炙、盐腌、烫、蒸、煮、火灰煨、发芽、制茶、制冻等方法。同时对炮制目的进行了探讨,认为与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目的基本相同,但在某些细节方面则有所不同。认为畲族群众在药物加工炮制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挖掘、整理。福建三明畲族群众擅于应用果实、种子类药物防治疾病,临症用药经验之丰富。如白背叶的传统药用部位为根及叶,畲族群众用其种子治疗跌打损伤,扩大了该植物的药用部位;薜荔、荭草的种子及南酸枣、多花山竹子的果核等.本草虽有记载,但较少应用。畲族群众用其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扩大了这些药物的治病范围。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果实、种子类药物提供了研究基础。畲族群众应用药物的经验,确有其独到之处,但在理论上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提高、完善,以期达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畲族医药的 进一步发展。 4 临床研究 刘织荣用畲族名医活血通经汤治疗老年脑血管、心血管疾病获得较好疗效的经验。宋纬文等介绍了清水畲族应用畲药午时草、铁牛入石根、牛脚根、三角牛、山葵花根、产后草根等分别预防产后恶露不净、产后泄泻、产后风、乳腺炎、产后消瘦等妇女产后疾病经验,效果明显。阮灵光采用畲族民间方遗尿散治疗小儿遗尿症33例,获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达93.94%。相鲁闽应用师传畲医食疗方红菇饮治疗顽固性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奇佳。肖诏玮应用畲族民间验方七白参治疗小儿厌食症120例并与化积口服液60例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肖诏玮、林鼎新应用畲族验方夏兰汤治疗小儿乳蛾160例并以双黄连口服液98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136例占85%,总有效率为93.1%,明显优于对照组。刘桂康等应用畲族六穴灯芯灸治疗病毒性疱疹42例,全部痊愈,其中1次灸愈28例,2—4次灸愈14例,获得了显著疗效。翁晓红介绍畲族民间搐鼻方“肺安散”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累试颇验。林恩燕、翁晓红介绍了畲族名医钟成瑞对喉症的7种独特命名和临床治疗方法。林恩燕等撰文介绍了畲族妇科名医应用畲药治疗经、带、胎、产及其他妇科疾病的用药经验。阮孝珠介绍了畲族民间应用蓝花参治疗肺热咳嗽、虚火牙痛、疳积、间日疟、高血压、小儿感冒的临床经验。相鲁闽介绍了畲药七味平安茶治小儿惊痫夜 啼的临床经验,该方广泛流行于闽西畲族客属地区,历时百余年不衰,系畲医治疗小儿外感伤风、内伤饮食、急慢惊风等症的有效方剂。 陶云海等采取串乡走村、单门独户调查采访方式,共走访畲医85名,畲农38户,整理、总结畲族民间刮法、挑法、捏抓法、熏法、吹法、搓法、熨法等7种特色外治疗法,并介绍每种疗法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 5 民间痧证研究 畲医对痧症的认识.史籍无从可查,但在畲族民间却被广为认识。痧症几乎包括或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多种疾病,畲医治疗痧症,疗效明显,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王泽鸿撰文对畲医治疗痧症的概况进行了论述。认为痧症病因复杂,主要由风、寒、暑、湿、火与气、血、痰、食搏结。四季可发,夏秋湿热气盛,过劳或酒色而易感病邪.春冬因染疫气而患。痧病症状繁多,特征不二,一痧点,二是酸胀感。一般分主症、急症、慢症、凶症。主症头昏脑胀,胸郁烦闷,全身酸胀,倦怠乏力,四肢麻木,盛则厥冷如冰。急症心胸紧闷烦躁,四肢麻木,胸腹胀满剧痛,卒然昏倒,脉沉伏,青筋外露,斑点隐隐。慢症乍寒乍热,背寒肢冷,胸腹灼热。头蒙昏胀,项酸肌痛,脘腹烦痞,呕吐。凶症昏迷无嚏、痧症点随隐随现、胁肋痛、四肢肿、放血而滞留、或无血而痧块痛甚,心胸高起,胸痛彻背腰。脉实大急数者重.洪大者凶;单手无脉者凶,双手无脉者死,六脉无根及败象者死,唇舌黑者凶。用撮天突穴、验痧筋、划痕、灯火燃照、痧脉诊等法诊断痧症;用针挑病株法、刮痧法、撮痧法、针灸与刺络拔罐法、猝痧法等治疗。陈泽远对闽东畲族诊治痧症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详细的整理论述了畲族对痧症的命名与分类。据病变发生部位来命名分类的有喉痧、哑巴痧、盘肠痧等11种;仿动物的形态特征来命名的有蛇痧、鱼痧、蛤蟆痧等29种;根据患者声音变化类似某些动物叫声来命名的有狗痧、蜜蜂痧、蚊虫痧等12种;据患者特殊体征而命名的有反弓痧、缩脚痧、偏枯痧等23种;据患者自觉症状而命名的有蚂蚁痧、夹梅痧、穿骨痧等10种;据”六气”命名的有寒痧、热痧、风痧、暑痧、瘟痧、暗痧6种;据妇儿特有病症命名的有锁经痧、倒经痧、胎前痧、产后痧、痘痧等5种;其他还有羊毛痧、红珠、黑珠,红斑、黑斑、紫斑等8种。畲族对痧症的命名形象、具体且独特,其治疗方法具有历史悠久、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经济实用,至今仍被广为应用,对畲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以总结研究十分必要。 6 小 结 综上所述,许多学者对畲族医药的整理研究作了一些工作,为进一步研究畲族医药学提供了基础。但是,对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畲族医药理论的研究较少,如畲族医 药的文化研究,畲族医药的渊源研究,畲医的“六神”理论和痧症的理论研究,诊病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内容仍较少,缺乏系统性。畲药的理论研究内容也不多,这与畲族无文字记载 以及缺乏完整的研究方案有关。今后应着重从畲族的文化、哲学基础、病因学、诊断学、药物学、治疗学等几个方面来综合研究,力图形成对其系统性、完整性地研究。此外,还应 该对畲族的民间药物进一步的研究,从中筛选出对某一疾病针对性很强的畲族民间药。更好的发挥民族民间医药的优势,为保持健康,防病治病提供更多的认识与方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