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伦理学初探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核心提示: 邱建智(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甘肃 甘南 747000) 任何一门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医疗也不例外,医疗道德就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是对医生这门职业的道德要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
邱建智
(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甘肃 甘南 747000)
任何一门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医疗也不例外,医疗道德就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是对医生这门职业的道德要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对藏医学来说,情况也是这样的。在传统的藏医经典著作中,藏医学对医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十分重视,它虽然受到民族传统文化和佛教教义的深刻影响,而且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然而它的要求所具有的全面性和严肃性,是值得称道的。本文试从7个方面论述传统的藏医医德。
l 藏医学对学医者智慧方面的要求
学医者必须具有辨别之智力,意志坚定,思维睿敏等三项基本条件,具备上述三项基本条件后,要求领悟和精通各种医学纲要和详解,对一切临床实践熟谙无阻,毫无顾忌地顺利进行。对书中未有记载的理论、疾病亦能精心研究,作出详细的解释和诊治,这是学医者应具备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通过上述不难看出,藏医学对学医者的智力要求十分重视,这也充分说明,没有较高智商的人对深奥博大的医学知识无法研习,对医学知识不精通的医者,无疑是庸医、劣医。
2 藏医学对学医者品德方面的要求
医者必须具备心地善良,所谓心地善良是指具有普提心那样的慈悲。可分愿望、实践、结果三点。
2.1 愿望:能看见别人痛苦,要有对人有益之心念,对待病人应做到不避亲疏仇亲,都要一律看待;以悲悯、仁慈、喜别人脱离苦难、一视向仁四点誓愿成佛陀。
2.2 实践:将上述愿望一一付诸实现。
2.3 结果:能精心钻研医药,对病人无记仇之心,则疾病易于治疗,且治愈率亦高,并成为自己的好友。
上述这些高度概括了作为一名医者必须具备的美德。着重从医者的仁爱救人,同情、善待、尊重患者,对患者一视同仁和实事求是的医疗作风,忠诚医务事业,刻苦钻研医术等对医者本人的品行、道德作了规范。
3 藏医学对医者誓言方面的要求
医者必须具备六种态度,两种保持,三种须知。
3.1 六种态度: (1)对待师长如佛陀。(2)对师长教给他的一切应当深信不疑。(3)对医学书籍要表示极大的尊敬。(4)对待同学如兄弟,要保持良好的关系,互相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5)对待病人如子女。(6)在查验脓血、大小便时如猪狗般地不嫌脏,不要把病人的排泄物视为污秽。这六点必须遵守。此六种态度涉及学医者与导师、医者与医学典籍、学医者与同学、医者与病人,以及医者本人的品德进行了规范。
3.2 两种保持: (1)对导师的教导必须保持。(2)对病人有用的医疗器械如护法神及其手执之武器一样看待,很好地加以保护。
3.3 三种须知:是指一切药物是珍宝、甘露和供养物。故要知道药物是得到需求的如意宝;是清除各种疾病的甘露;是献给药王与其它医神的贡品。上述说明医者必须珍视药物,因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必备条件之一,故应倍加珍惜。
4 藏医学对医者医疗技巧方面的荽求
藏医学对医者从身、语、意三方面提出了要求。
(1)身体方面:要精通藏医药的药物配制、放血法、火灸法、穿刺法、骨伤包扎法、轻导泻法、峻导泻法以及各类外治器械的加工使用等,对医者要求善于采制药物,精于治疗操作,且要精益求精。
(2)语言方面:对病人及病人家属说话要温和悦耳,能使病人及亲属心情愉快,早日康复。要研究话句言词和美悦耳,使病人高兴。坚决摒弃语言粗鲁、生硬、谩骂等伤害病人身心健康的言语。
(3)意的方面:要求医者思辩明晰,诊疗疾病时能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医疗实践,对临床实践熟谙无阻,做到心中明了不糊涂,此项是医疗技巧方面尤为重要的一条。
5 藏医学对医者工作勤奋方面的要求
医者的工作勤奋是指医者本人的工作勤奋和对别人的工作勤奋两部分。
(1)对医者本人的工作勤奋分为学习基础知识、依靠外因、争取同学帮助、达到彻底精通四点。
①学习基础知识:一切知识之根本是习读语言文字,必须把它彻底熟练掌握。能否成为博学精通医学的人,主要取决于对语言文字的把握程度。
②依靠外因:为了精通医学,必须依赖师长之教导。可分为师长特点、投师方法、投师的必要性三点。
师长特点:师长须学识渊博,通晓所有医学知识,并善于讲解这一切的人,对学生不保留任何知识;他还应该是一个通情达理、仁慈为怀的人,对其它各门学问也是通晓而全面了解的人。
投师方法:学生对老师应该遵从,要有耐心,对师长的教诲不产生怀疑,要专心聆听医药知识,不能阳奉阴违,要按师长的意图完成工作,一切行动也要顺应师长的思想范围,要感恩不忘。
投师的必要性:投师之必要性是为了很快掌握医学理论和精通医学知识。
③争取同学帮助:除师长教导外,还必须争取同学之间的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友爱,经常向同学请教和提问,以加强记忆。学习当中丝毫不偷懒,因为懒惰为学习之大敌。
④达到彻底精通:通过学习基础知识、投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凡是在书中看到或听到的都要熟练掌握,解除疑惑,达到彻底精通。上述这些对学医者本人提出对工作勤奋必须掌握语言文字以及与师长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较高的道德标准。
(2)对别人工作勤奋:是指对病人而言,不能中断或因其它工作而妨碍治疗。治疗期间要专心致志,充分利用药物、外治等治疗手段即时医治病人。此项着重强调了医患关系,医者要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决不能因种种原因延误医疗时间,而增加病人肉体上、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
6藏医学对医者精通人间伦理方面的要求
精通人间伦理分顺从人间往来、顺从正法和二者共同顺从三点。
(1)顺从人间往来:医者首先要精通处世之法,医者的语言、动作要文雅,令人欢喜。对顽固者要以适当方法驯伏。若具备上述三点,则愿望会圆满成就。
(2)顺从正法:要调伏性格,善于交际,知足,则对自己和别人均有益。
(3)对二者共同顺从:对受疾病痛苦和贫穷之人要怜悯,如果这样,则必得“这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赞誉,高贵者亦会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上述论述,作为医者应该谙达世情,医生与达官贵人的关系、医患关系、医者本人的道德修养等。
7 藏医学对医者的本质、定义、区分方面的论述
藏医学认为医者的本质是掌握、精通医学的生理、病理、治疗措施等。医者的定义是坚定“医者益也”、治病救人、勇于医治、视病人如子的信念。医者区分,列出最好的医者、优良的医者与一般普通医者三种,并对不符合医者基本条件的庸医、劣医作了无情的嘲笑和鞭挞。譬如:普通医者分上等和下等两类;上等医生有三种,一为出身高贵的医者,一为经过系统学习,精通医学理论的医者,一为虽未精通医学理论,但经受过师长教导,他们是众生生命之友。另一种是为谋生而伪装之医者,乃是生命的刽子手,把后者称为下等医者。
7.1 上等医者:出身名门贵族,有智慧,守誓言,熟悉医学理论,精通秘决要义,富有临床知识,抛弃贪欲,心地善良,怜悯众生,专心一致,对他人之事如己事,懂得各种医学词义,是为上等医者,是患病众生之救星,是掌握医学的诸学者的后裔,是延寿药王之化身。
7.2 下等医者: (1)没有高贵出身和不懂医术的医者,犹如狐狸居王位,大家都不尊重他。(2)不懂医学理论的医者,犹如给盲人示物,不能分辨疾病和治法。(3)没有经过临床实践的医者,犹如走上陌生之路,对疾病的症状和外治产生怀疑。(4)不懂诊断方法的医者,犹如在沙漠中流浪,一种疾病也诊断不出。(5)不懂诊脉验尿的医者,犹如侦察兵不会报敌情,无法诊断出寒热疾病。 (6)不懂预后的医者,犹如不会讲主要话的人,只能在众人面前落个坏名誉。(7)不懂治疗原则的医者,犹如在黑暗中射箭,药物外治达不到病所。(8)不懂饮食起居取舍的医者,犹如权力落人敌方,使病势加剧而损伤正精。(9)不懂平息方法的医者,好象不会耕耘的农民,用药量偏低、偏高或治反而病势加重。 (10)不懂泻治法的医者,好象在沙丘上浇水,疾病和正精都受到损害。 (11)无医疗器械和药物的医者,好象没有铠甲武器的勇士,不能摧毁疾病。(12)不懂放血和艾灸疗法的医者,好象没有内应的盗贼,外治不达病所而发生错误。所以,低劣的医者,无法确诊而导致错误的治疗,夺取病人的生命,是手执死神之套绳者,是致命之媒介,因此大家不必与这种庸医、劣医接触,以避免发生生命危险。
8 小结
总之,在传统的藏医学基础理论中,藏医学对医德修养十分重视,并有专章论述。藏医的这些道德规范,较之古代的一些其它医疗系统的医德毫不逊色。例如:古希腊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的《希波克拉底全集.誓言》,阿拉伯著名的医家迈蒙尼提斯的《迈蒙尼提斯祷文》,汉族中医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论大医精诚》,这些医德规范可以互相媲美。藏医的医德规范还有自己的特点。由于藏区盛行藏传佛教,因而它就披了一层极为明显的宗教外衣,它与藏传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首先要求医者本人要遵循一个虔诚的喇嘛僧人的各种要求,如严格遵守佛教教戒,包括不杀生、不邪淫、不饮酒……这就是远远超出其它任何一个医疗体系对医生的道德要求了。其次,在对待病人方面,它从佛教教义出发,要求“把六方世俗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父母”。最后,对病人,不分贵贱、不论贫富、不论恩仇,只要为了病人,迈出救人的一步,对于他来说,就没有地狱的,即便他一生积恶,只要救病人一命,也可以把前衍一笔勾销。这就是藏医伦理学的独特之处,是世界上其它任何别的医疗体系医德所不具备的。藏医伦理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前人的各种诠释和发挥也十分丰富,是藏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