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放血疗法简介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核心提示:孟根达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蒙医院,137600) 蒙医放血疗法属蒙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经济、易行、副作用小、适应证广等特点,在蒙医临床中广泛应用。蒙医放血疗法在器具、脉位、规程、方法及放血量等诸多方面与中医
孟根达来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蒙医院,137600)
蒙医放血疗法属蒙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经济、易行、副作用小、适应证广等特点,在蒙医临床中广泛应用。蒙医放血疗法在器具、脉位、规程、方法及放血量等诸多方面与中医刺血法有很大的不同,现简单介绍如下。
放血脉位
蒙医放血疗法有特定常用脉位77个,其中头颈部21个,上肢34个,下肢18个,躯干部4个。加慎用脉13个,共计90个,有些蒙医经典记载的脉位更多一些。
放血器具
传统的放血器有管翎状、新月状、剃刀状、斧刃状、矛状和凹槽状三棱放血器等。现在蒙医临床上以新月状、斧刃状和矛状放血器为常用。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由毛其素(相当于中医之瘀血)、希拉(近似于火,但其意更广)引起的热性疾病,与血和希拉合并的寒性疾病及急性发作的寒性疼痛均可用。
禁忌证:浮肿、大痨痼疾、胃火衰败等寒证;正精耗损体质虚弱、孕妇、产妇、10岁以下儿童、七旬以上老人;用泻、吐、鼻药及灌肠法施术后禁用;未成熟热、疫热、骚热、空虚热、粘热、毒热、热证体弱7种热证均不宜放血治疗。
放血时机与术前准备
放血时机:根据病情的不同,分别在病程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节段施治。
术前远行准备:热病未成熟时,先给予分解汤,促使其成熟,让恶血与正血分离后才能放血。通用分解药方为三籽汤,又因病变之不同可选用单味苦参汤、土香汤、栀子汤、荜茇汤等药方,服汤药时间应为3~5天为佳。据有经验的老蒙医介绍,服药时间为7~21天并汤药中加土花苓适量效更佳。
术前近行准备:术前患者注意保暖,不宜受凉,准备好布带、净水、熏药、止血药,并保持诊室内安静,医者应态度和蔼,解说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安慰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
术前结扎:一般选择距放血脉位近心端3寸处,结扎时应松紧有度。
放血手法与放血量
手法:有大脉纵切、细脉斜切、微细脉横切、喉脉复切、舌脉侧切5种不同操作手法。
放血量:放血量的多少,取决于病情、患者体力状况和血色改变的时间。一般黑紫色血出尽,出现鲜红色正常血为准。但在实践中体弱症轻者只许出血数滴,体壮者和扩散热、骚热痛等暴热证可少则十数毫升,多则百余毫升,应灵活掌握。
术前后进行严格消毒刀口,并以敷料固定。为防恶血再生,应忌油腻、葱蒜、酒等热性饮食3周,并避喧闹、调情志、忌房事3周。
术中意外及处理
不按诊治规则、术前准备不足、施术不当等可能会引起术中不出血、无病血、出血不止、伤口肿、昏厥、气逆6种意外和术后不及、太过、过失、逆行4弊,不可不慎。好在蒙医临床中具备各种相应的补救措施,且简便实用。
关于蒙医放血疗法的作用机理,在蒙医经典《四部医典》、《甘露点滴》和《观者之喜》中均有详细记载。但放血疗法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解和对血液生化方面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