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学说是藏族古代朴素的唯物认识观五源学说演变而来的,它也是决定人的精神、体型和性格的物质基础,三邪是藏医辨病的基础,三因的失调会引起三邪,调节三邪的有效药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这也是结合病理学、基因学等学科的知识确定三因的组成与作用机理的基础。
1生理状态下的三因 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有两个,即远因和近因。远因又分为两部分:即疾病发生的总因与各种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近因就是由于破坏了隆、赤巴、培根三者的平衡状态而产生了疾病。现代藏医药中所谓的三因:隆、赤巴、培根指的是近因,也称生理状态下的三因。其中,隆具有轻、动、寒、微、糙等特性,与五源中风的特性相同,且在藏语中隆即风,隆的常量有一膀胱。赤巴有火的性质,赤巴的常量有一阴囊,培根具有水土的性质,培根的常量有三捧。生理状态下的三因不仅有其各自的特性和一定的量,而且,他们在人体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如隆对人体具有推动血液流动,司理呼吸,运送所吸收的精华和糟粕,增体力;聪明五官意识;司理生育等等。又根据隆所在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维持生命活动的隆;上行隆;普遍在于人体各部的隆;司消化的隆;司排泄的,即五种隆。赤巴能产生热能并维持体温、增强胃的消化功能、知饥饿、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根据赤巴所在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主消化的赤巴;变色的赤巴;润肤色的赤巴;主胆的赤巴;司意识思维的赤巴等5种。培根的功能是增加胃液、磨碎食物以利消化吸收、司味觉,保持和调节体内的水分的运行。由于培根所在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主磨碎食物的培根;保持和调节体内水分的培根;味觉的培根:调节情欲思维的培根;润滑关节的培根等5种。总之,隆、赤巴、培根的功能涉及到人体的吸收、排泄,水分的调节和思维意识等等,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生理状态下的隆、赤巴及培根是决定一个人的体型、内在性格和精神活动的物质组成部分”
2病理状态下的三因 病理状态下的三因是由于受到人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引起隆、赤巴和培根的超限度的变化,从而导致正常生理状态下三因平衡失调产生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也称三邪。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的特性有隆的、赤巴的、培根的增长、耗损、紊乱共9种。隆增长后的症状是黑瘦,喜欢温热,身体颤抖,腹胀,便秘,多言,眩晕,体力减弱,五官功能衰弱;反之隆耗损后的症状是无聊话少,身体不舒服,记忆力衰退,出现培根增长的征兆。隆紊乱时的症状是脉象虚浮,小便稀薄如清水,搅动之后仍然稀薄,行走活动就气喘,神志散乱,忙无所向,头痛,头昏,耳鸣,舌燥,色红而粗糙,口感涩味,疼痛无定处,寒冷打颤,活动时背部疼痛,全身伸缩困难有捆绑感,稍一活动就剧疼,汗毛稍竖,失眠。呵欠,无端愤怒,腰胯与关节疼痛,有被打的感觉,后颈窝、胸部、面颊等处感觉刺疼,风腧张开,有压痛感,干呕,黎明时咳嗽,夜晚腹鸣,午夜至黎明胃部有饿痛感。赤巴增长后的症状是大小便及皮肤、眼睛发黄、饥渴、体温增长、失眠、腹泻等;赤巴耗损后的症状是体温下降、肤色变黑、触时冰冷。赤巴紊乱时的症状是脉象洪、细、数、紧,尿色赤黄、味臭、蒸气大,头痛,体温高,口感酸苦,舌苔厚而灰黄,鼻孔干燥,眼睛赤黄而疼痛,夜晚失眠,白昼不能入睡,痰赤黄色,口渴欲饮,上吐下泻血液样或胆汁样物,出汗恶臭、颜色赤黄、有热透腐烂水果的气味,中午、夜晚食物消化时,头、眼疼加剧。培根增长后的症状是:体温下降、不消化、身体沉重、皮肤发自、身体困倦、四肢懈怠、唾液过多、多痰、嗜睡、呼吸困难等。反之,其症状是培根的部位空虚、头昏、心悸、关节松弛。培根紊乱时的症状是脉象沉迟,小便色白、味淡、蒸气小,口臭,舌苔灰白,齿龈灰白,眼睛色白肿胀,痰后鼻涕较多,晕昏,身心沉重,食欲不振,消化力衰退,腰肾部疼痛,身体浮肿,甲状腺肿大,上畦下泻样物,记忆不清晰,嗜睡,小腿酸痛,皮肤发痒,关节欠灵活,肌肉壅肿,活动迟缓,阴雨天、黄昏、上午进食物后,培根病就发作。上述三邪的特性即增长、耗损和紊乱的征兆,普遍见于单一性的疾病中。合并症、综合症的症状,将上述单一型病症的症状合起来就可以理解。 隆病分出总类与具体疾病的差别。其中总类又从疾病种类和患病部位再加区分。从疾病种类区分,隆病有20种;从部位区分,发病途径有6条五官方面又7种显花症,具体疾病差别的区分又有持命隆等5种,这5种疾病又有与培根,或赤巴混合的10种疾病,这样隆病共有42种。赤巴病分为总类与具体疾病两类,总类又有从疾病种类与患病部位的区分。从种类来说有自性瘫症,变位症,痰垂症,入脉症共4种。从患病部位区分,有6条发病途径,7种五官疾病。从具体疾病的差别区分,有能消赤巴等5种赤巴病,这5种疾病与隆、培根合并时会发生10种疾病。以上赤巴病共有26种。培根分为本系疾病与旁系疾病两类。本系疾病又分为总类与具体疾病两类。其中总类又有种类和患病部位的区分。从种类分析,有6种胸口症。从患病部位分析,又有6条发病途径,七着五官疾病。具体疾病的差别有能依培根等5种疾病,这5种疾病与隆、赤巴合并时共计有10种培根病。旁系疾病又分为黄色赤巴症与褐色赤巴症两种,褐色赤巴症又分为溃散症,扩大症,穿漏症,肿症等4种。共有33种培根疾病。从隆病、赤巴病、培根病来说疾病总计有101种。藏医在长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针对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的具体种类和其所表现的各种症状,相应的有不少非常有效的藏药,其中大多数是藏成药。
3调节三邪的藏成药之特点 隆、赤巴、培根这三种物质支配着人体所吸得的饮食营养精华、血、肉、脂肪、骨、骨髓、精及大便、小便和汗3种排泄物。对于在一定的条件下,这3种物质相互失去协调引起的三邪,在藏医中有不少对治疗三邪有效的药方,本人对常用治疗隆病的9种藏成药进行方解分析,可知其中有5种成药方子的味辛或带有微辛;有3种方子的味苦、涩或苦、酸:有1种成药方子的味甘、微苦。而且,每种常用治疗隆病的藏成药中辛味药占总处方的70%以上,苦味药约占43%。在常用治疗赤巴病的9种藏成药中有8种成药的气香、味苦,有1种成药的味苦、成。在每种成药中有94%的苦味药。常用治疗培根病的9种藏成药的8种成药中有矿物类药味,并且,矿物类药所占的比例也较多。 单一型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可明显地显示出各自的特点;增长,极其增长,特别增长;耗损,极其耗损,特别耗损。它们的合并症有一种增长型,6种特别增长型。与此相反,也有同样种类和同样数量的耗损症。增长与耗损混合后有6种病势共同增长或共同耗损,一种病势耗损,两种病势增长的疾病;同时也有与此相反的6种疾病。增长与耗损的疾病共计同样有74种。因此,常用治疗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的藏成药尽管在药的味方面有以上明显的不同特点,其中也不乏有许多相同味、性的药物存在。 藏医药是藏族人民两千多年来与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l临床疗效。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藏药,再根据它的某些显著的特点,结合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成果确定此类药的有效部位,依据治疗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的药物的有效部位的组成,运用药理学、基因学等等知识来确定藏医三因的具体组成和作用机理。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