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现代医学术语,在历代蒙医学文献中无该病名的明确记载。历代蒙医学者们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归属于蒙医学“黑脉病”的范畴,根据蒙医经典著作《蒙医金匮》中的记载:“黑脉者,齐素之处也,希拉赖齐素以存,是故黑脉病当属热症”,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也提到“其发病多由齐素、希拉偏盛,以热势灼伤黑脉壁,或巴达干粘液增多,滞留于黑脉,导致赫依、齐素运行不畅,局部失养所致。从在蒙医经典著作中所论述的“黑脉病”与西医高血压病系同一范畴,其病因较多且复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来我院就医的门诊患者60例(实际观察66例,其中对照组4例,观察组2例患者自行中止了本次观察)高血压患者,观察的60例患者中,对照组,男18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5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57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1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本组病例诊断标准参照高血压病《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的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临界高血压数值为收缩压18.6KPa(140mmHg)--21.3Kpa(160mmHg),舒张压12.OKpa(90mmHg)一12.7Kpa(95mmHg)。高血压病以等于或超出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7Kpa(95mmHg)为标准,这两种高血压均未造成心脑肾的实质损害者。
1.3方法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10mg/次,日两次口服(根据患者血压加减用药量)常规西医降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血治疗一次,具体操作方法为:放血前一周给患者服用三子汤(主要是分离病血与生命血),放血时让患者坐在椅子上闭双目用折叠多层的绷带压在颈部动脉上,绷带的两头向下拉紧不能放松,慢慢拧卷,当放血部位的血管上出现凹沟时可找到穴位。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选择如下穴位,如:卓来音索达拉(上星穴)、阿拉坦巴根(右侧阳白穴)、孟根巴根(左侧阳白穴)的一个施术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适当的哈瑙尔(放血器皿)进行放血治疗,当放出的血液颜色由黑逐渐变为鲜红色时缓慢松解绷带,停止施术。一般放血量在300ml左右,放血结束后再次消毒用纱布进行包扎。两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本组患者均得到两年以上的随访,其中对照组有12例患者因耐药而调整降压药,观察组有3例患者调整降压药。
1.4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全部症状消失、血压恢复到病前正常范围者;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者;好转:主要症状改善和减轻,血压基本稳定到15/9.5KPa以下;无效:治疗前后病情同样者。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独立样本的比较使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蒙医放血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3.33%,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x2=9.29,P:0.026,P<0.05,结合蒙医放血疗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两组差异显著。见附表。
3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得不到及时有效系统的治疗会累积心、脑、肾等人体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降血压方法,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课题。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并发症等有很详细的科学研究,也有很多降血压的良药。但是,随着人们长期采用西医降压药物维持血压时有的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及药物耐药而不能很好的维持血压等情况,而且有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无法承担较为昂贵的药费。
蒙医药作为民族医药对高血压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认识,并且在长期临床工作中积累了许多治疗本病的宝贵经验。蒙医放血疗法是蒙医学独有的一种疗术,因操作简便,起效快,价格低廉而很受广大患者所青睐。它主要是把恶血从人体引出,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医药的大力支持,蒙医蒙药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本次小样本临床试验初步验证了蒙医放血疗法对高血压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治疗高血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