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治疗篇 > 正文
  • 藏医学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初探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尕 吉 时间:2013-08-28 15:06:00
  • 核心提示:1病因
    此病是“隆、赤巴、培根”三病(三因)及黄水、血等功能失衡、体系紊乱所造成。是因饮食不节,咸性食物及烟酒过量,受强烈烟熏、感冒、感染、消化不良、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等,使“隆、赤巴、培根&
    1病因
        此病是“隆、赤巴、培根”三病(三因)及黄水、血等功能失衡、体系紊乱所造成。是因饮食不节,咸性食物及烟酒过量,受强烈烟熏、感冒、感染、消化不良、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等,使“隆、赤巴、培根”三病(三因)失调而产生相克继而使各孔窍吸收精华的功能衰竭,热能减退,胃能势弱,消糜未成熟,导致恶(黄)水过盛淤积,渗于肺内,逐渐蓄积于肺毛细血管内转而形成积液。
    2病因分类
        据《四部医典秘诀续》记载胸腔积液的病因可分为“隆、赤巴、培根”三病(三因)3种,又可归结为热性和寒性
    2种。    
    3发病机制
        据《四部医典秘诀续》记载,消糜未成熟与恶血渗入肺毛细血管而使肺细血管充盈多余的黄水渗出而积聚于肋膈角内形成积液。
    4组织液的源处
        依据《四部医典》中关于机体黄水(水分)的论述,组织液可分为组织外液、组织内液、组织间液3种。组织外液存在于皮肤间,组织内液存在于肠间隙等间质器官上,组织间液存在于皮下与肌肉之间,正如上述胸腔积液源自肺与膈肌的组织液。
    5临床表现
        全身乏力、呼吸短促、胃胀、心跳快而强有力,饮食不化,舌唇与牙龈基白或发绀,口舌干燥,行或立时都感胃沉,脚踝及胸下部、颜面、双眼出现浮肿,积液过多时叩诊呈浊音,咳嗽或活动时疼痛加剧,无法看清肋间隙,剧咳或饭后胃部不适,消瘦气促、心悸、全身苍黄、寒战、吸气性疼痛,短呼吸或平卧时疼痛减轻,发烧易流汗,以夜间为著,血压降低,少尿或无尿,呼吸困难。积液量少时,肩部有压痛。积液逐渐过多时胸部疼痛难忍,女性患者有月经紊乱或绝经等症。
        热性积液:脉象紧,尿色呈红色或黄色,痰中带血,患者闭口由鼻呼气时可闻及肺部哮鸣音。
        寒性积液:脉象缓,尿色呈青(略感口渴),胃腹胀满有肠鸣音。时有上吐下泻或便秘及胀气、嗳气等症状。
        辅助诊断:x线检查,可查明胸腔积液量与积液部位。x线可明确透视到积液过多时,患侧出现大片阴影或患侧肺部缩小。
    6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可分为饮食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外部治疗4种。
    6.1饮食:食用富含蛋白类食物,如:牦牛肉或牛奶等热性食物,忌食难以消化和蔬菜等凉性饮食。
    6.2行为:忌受风寒或在潮湿之地坐居,避免任何剧烈运动,适居于温暖舒适干燥之地,宜轻微活动。
    6.3药物:先口服“十五味清凉散”,然后服用“二十五味铜灰丸”和0;一--十五味主药散”,出现剧咳或脓痰时用“回生甘露散”,脓痰呈黄、白色或不易咳出时,用“白色上引散”以牛奶为药引子,或用14一--十五味犀牛角丸”以牛奶为药引子,最后服用“仁青常觉丸”等。
    6.4外治:可火灸各“隆”穴及肺穴,但火灸疗法不宜过早。亦可按西医体表分段法,可在腋中线第六、七间与脊部
    第七、九肋间进行穿刺抽液。
        结合这4种治疗方法辨证施治治疗胸腔积液效果较为明显。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