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感冒,在藏医中认为是一种外部感受风寒或风热等病邪,侵入鼻腔左右“苦”、“腔”两脉,近而遍及全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本病主要是由于饮食起居异常,秋、春气候等原因,病邪侵入鼻腔左右喇叭状口朝下的&l
感冒,在藏医中认为是一种外部感受风寒或风热等病邪,侵入鼻腔左右“苦”、“腔”两脉,近而遍及全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本病主要是由于饮食起居异常,秋、春气候等原因,病邪侵入鼻腔左右喇叭状口朝下的“苦”脉和“腔”脉中,若不干净烟尘和秽气随空气被吸入口、鼻、咽喉及肺部等呼吸道而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上腭和咽喉灼痛、鼻塞不通、流涕、恶冷怕风等。
小儿感冒,藏医根据病邪种类不同,发病部位的不同和 临床症状的表现等,分为隆培根型即风寒感冒和隆赤巴型 即风热感冒两型。小儿隆赤巴型风热感冒的发生与气候变 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外 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1:1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 宣而出现脉紧、意识沉迷,从口腔深部发出“啃啃”的呻吟声,气短,咳嗽时口眼紧闭,痰涎阻塞,心动过速,面容发黑,呕吐等导致肺闭痰喘。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 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上述病症,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很有可能危及生命。我们从青海省藏医院门诊收治240例小儿风热感冒患者效果 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240例患者均为2003—2008年在我院确诊 的隆赤巴型小儿风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孩 220例,女孩20例;年龄1~11岁;病程7—15天。症状均 为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 红紫。28例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12 例出现乳食积滞呕吐、腹泻症状;180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发热,其中60例为高热。未出现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1.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进行血、尿常规检查。240例患 者中血尿红细胞数升高。87例进行肺部x线检查,结果2例正常,65例异常,多为支气管炎、肺炎。
藏医望诊检查:尿液红黄,比较黏稠而混浊,舌苔灰白,脉浮数、指纹红紫。
2治疗方法
2.1药品来源:青海金诃藏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878。生产批文:国家药品标准(试行)颁布件:20022;I)一0640。标准来源:国家药品标准(试行)WS—10640(ZD一0640)一2002。产品规格:每袋装3g,每盒9袋。2.2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岁以内1次1.5g,1~5岁1次3g,5岁以上1次6g,1日3次。
3治疗结果
收治病人共240例,其中,隆赤巴型小儿风热感冒初期引起的咳嗽有痰,喷嚏、鼻塞、流黄涕、发热咽痛等轻度病例144例个,治愈112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治愈率达到78%,总有效率达到92%;小儿风热感冒后期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持续性发热、微恶寒、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尿液红黄等重度病例96例中,治愈2例,有效29例,无效65例,治愈率为2%,总有效率32%。
4讨论
藏医认为,疾病种类尽管有无数种,但按寒热属性可以归纳为寒证和热证,热证是体内赤巴和血液功能紊乱引起的属于火热亢盛、病情不稳定、迅速多变、病势严重、不易诊治为特点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一切热症、瘟病及疫病。
《四部医典》热病学中认为,热病初期热邪与培根邪和隆邪为伴,共处在一起,其中隆邪将热邪驱散于全身正精之中培根邪抑压住热邪,不让其抬头,三者互相制约,哪一个都不能单独称雄,犹如燃烧湿木,起先冒烟不能燃烧那样,将这种还未发展成熟的热病称为未成熟热。未成熟热的一般症状为脉细而飘乎不定,尿液红黄,黏稠而混浊,舌苔灰白,上有细小红色风疹。体温不稳,常在初更时发烧,哈欠频作,倦怠乏力,不想干活,长伸懒腰,口苦、头痛,小腿鱼肌及关节疼痛,喜热恶寒等症状。小儿风热感冒就是隆邪扇起赤巴邪紊乱引起热邪亢进冲破培根邪的抑压而发的一种小儿未成熟热病,这里的隆邪指体内固存的隆物质在外邪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