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治疗篇 > 正文
  • 蒙医“震脑术”的研究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3-12 09:43:00
  • 核心提示:  “震脑术”是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专治脑震荡的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   1“震脑术”的形成与发展  蒙古族长期以来繁衍生息于我国北方的广阔草

      “震脑术”是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专治脑震荡的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

      1“震脑术”的形成与发展

      蒙古族长期以来繁衍生息于我国北方的广阔草原,日常从事游猎和放牧的生产活动,每天与野兽、家畜打交道。他们在野外放牧时,经常遇到某些牲畜的“塌腰子”等情况,有时那些“塌腰”走不起来的牲畜通过主人的扶持、震动等,得到缓解或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的重复(偶然的或有意识的),使人们认识到有关“以震治震”的原理,为蒙医“震脑术”的起源与发展起到一定科学实验性的作用。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以及治疗疾患的需要,他们对动物和人体内脏的观察逐渐变成比较自觉的认识活动,并把人体解剖和医疗活动联系起来。据《新元史》记载,公元1262年,有一位名叫匣刺的蒙古大将,在战场上“被三创镞中左肩不得出,钦察惜骁勇,取死囚二人,部其肩,视骨节浅深,知可出,凿其创拔出之,匣刺神色不为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对人体构造的认识,而且大大促进了蒙医骨伤科及“震脑术”等各种内伤外治方法的发展。

      在大量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历代蒙医师不断总结经验,重视利用和推广这一富有民族医疗特色、具有临床实效的外治疗法一“震脑术”。尤其在18世纪以来不少的蒙医经典著作中都记载了有关“震脑术”的内容。如著名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所著的《甘露点滴》中,记载了最基本的一种“震脑术”一手震术。另著名蒙医师吉格木德丹曾扎木苏在他行医生涯中重视“震脑术”,在其代表著作《观者之喜》的《骨折、脱位、内伤治法》篇中详细论述了带震术、板震术等几种常用“震脑术”。鄂尔多斯著名医师巴依斯古愣(1908年~1990年)更擅长于各种“震脑术”。随着近代蒙医学的逐步完善,“震脑术”的研究也更加受到重视。蒙古民间流传的各种“震脑术”相继被搜集、整理,有关学术杂志上先后发表了不少运用各种“震脑术”治疗脑震荡的好经验。有的地方还开展了“震脑术”的科研项目,收到预期成果。近年来,“震脑术”还引起国外一些学者的兴趣,英、日、俄及蒙古的医疗团体都相继来内蒙古考察这一奇特疗法。

      2 治疗原理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解剖知识的进一步发展,蒙医震治脑震荡的理论体系和疗术渐趋完善。“震脑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