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用皮肤针治病是壮医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本人于2001年7月~2007年7月采用壮医皮肤针治疗下肢丹毒80例,并设对照组作观察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
用皮肤针治病是壮医独具特色的外治法之一。本人于2001年7月~2007年7月采用壮医皮肤针治疗下肢丹毒80例,并设对照组作观察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诊断为下肢丹毒。12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A组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0天。B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3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9天。发病季节以夏秋为多,病变部位均为下肢。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程、患病部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A组:病人取平卧位,充分暴露患部皮肤,施术者戴一次性医疗手套,局部皮肤消毒后,用已消毒的梅花针在患处作轻快的雀啄样叩刺,时间约2~3min,使患部有轻微渗血现象,然后用手指轻轻挤压针孔周围,挤出瘀血。治毕,用酒精棉球擦净瘀血,再用3%碘酊棉球将叩刺区涂擦一遍,在患处敷上金黄散。金黄散的药物组成:天花粉100g,姜黄50g,大黄50g,黄柏50g,白芷50g,天南星20g,陈皮20g,苍术20g,甘草10g。将上药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使用时根据患部面积大小,取适量药粉用食醋调成糊状,敷在患处,外敷无菌纱布。皮肤针隔2天1次,共治疗3次。金黄散每天换药,连敷7天。
B组:未用皮肤针治疗,仅外敷金黄散。用法、疗程同A组。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红肿消退,无压痛,体温正常。好转:红肿减轻,局部症状未全消,轻微压痛。无效:全身与局部症状、体征无改变。
各组均在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A组和B组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80 72 6 2 97.5
B组 40 24 6 10 75.0
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说明壮医皮肤配合金黄散治疗下肢丹毒疗效较好。
随访结果:两组均随访痊愈患者6个月,结果见表2。
表2 A组和B组复发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未复发 复发 复发率(%)
A组 72 69 3 4.1
B组 24 18 6 25.O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壮医皮肤针配合金黄散治疗下肢丹毒能降低其复发率。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下肢丹毒是皮肤网状淋巴管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西医首选青霉素治疗。中医称之为“流火”。《圣济总录》认为本病是“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之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由于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邪,或由于皮肤黏膜破损,感染邪毒而诱发。发于下肢者多为湿热瘀阻皮肤经络,治当清热除湿,散瘀通络,消肿止痛。壮医认为丹毒是由于外界邪毒侵袭肌肤,瘀阻经脉所致,尤其是南方壮族聚居地,山高林密,瘅毒较多,易发本病,必须将毒邪排出体外,才能毒去体安。皮肤针是壮医常用的外治工具之一,以往的老壮医多用数枚缝衣针按梅花状排列自制而成,现多数已改用市售梅花针,轻巧美观又实用。通过皮肤针叩刺体表肌肤,使毒有出路,将停留在肌肤经脉中的邪毒随瘀血排出体外,旧去新生,并改善局部血管微循环,使血脉畅通。金黄散源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功专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消肿止痛,是中医治疗疮疡阳证的外用名方。叩刺后的小针孔有利于药物直达病所,最大限度发挥药力。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壮医皮肤针配合金黄散治疗下肢丹毒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尤其为青霉素过敏或抗生素耐药的患者提供了一条简便有效的治疗途径,可供临床医生选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