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吟代谢失调,引起体液和血液的尿酸增高所致。多发生于大趾、手指的单个关节,其次是踝、膝、肘、腕及其它关节。目前西医治疗多靠长期服用降低血尿酸药物,如别嘌醇、秋水仙碱等控制病情,但此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特别对肝、肾损伤较大而中断治疗,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我在临床上采用苗药内服结合外敷治疗痛风,疗效显著,而且疗程短,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现录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临床资料
经苗药治疗并有资料可查的痛风患者13例,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7岁;13例患者均符合痛风的西医诊断标准,血尿酸最高1280pmol/L,最低580tmaol/L,大趾关节红肿热痛8例,全身多关节尿酸结石并发感染2例,耳廓结石6例,尿酸性肾病结石5例,痛风性肾病并肾功能不全1例;病程最长30余年,最短1周。
2治疗方法
2.1内服方组成:土茯苓、山慈菇、萆薅、虎杖等水煎服,1月为1疗程。
2.2急性期红肿热痛剧烈者外敷方:取鲜折耳根(鱼腥草)、鲜虎杖各适量,捣烂醋炒热敷患处,注意温度不宜过烫,以免烫伤皮肤。每日1次。
2.3红肿热痛症状缓解后外擦方:取鲜七角枫根皮适量浸酒15日后外擦患处,每日4~5次,边擦边揉患处至发热为度。1月为1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判定: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耳廓及关节尿酸结节消失为痊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血尿酸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耳廓及关节尿酸结节变小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血尿酸未降或升高者为无效。
3.2效果:所治疗13例中痊愈10例,有效2例。
4典型病例
4.1患者,石某某,男,29岁。黎平县粮油公司职员。因右大趾关节红肿热痛l周求治。查体:患者肥胖(体重90公斤),右大趾关节局部肤温升高。局部红肿、活动受限,不敢着地。舌红苔黄微腻。脉滑微弦。查血尿酸:1280tmaol/ Lo遂予:土茯苓、山慈菇、萆解、虎杖、威灵仙等水煎内服,同时用鱼腥草、虎杖捣烂醋炒外敷,敷后10余分钟疼痛减轻,数小时疼痛消失,后继续内服中药方,结合外擦七角枫皮酒,1月后复查血尿酸已降至586pmol/L。2月后复查血尿酸已降至正常。后定期每3个月复查1次,血尿酸均正常。至今未复发。
4.2患者石某某,男,
5讨论
痛风属于中医风湿热痹证的范畴。早期以单个小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大多发生于大趾,手指关节,也有发于踝、膝、肘、腕及肩等关节。常伴有舌红,苔黄腻,脉滑弦或滑数等。故该期应属寒湿毒邪侵犯关节,郁久化热所致,后期出现耳廓、全身关节的尿酸盐结石,属湿浊毒邪郁久化热,灼炼而形成结石,虽传统治疗常以别嘌醇、秋水仙碱等治疗有效,但此类药物毒副作用较多。根据中医辨证分析,内服土茯苓、山慈菇、萆裤、虎杖等为基本方治疗,意在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而使湿浊毒瘀排出体外,急性期加用鱼腥草、虎杖捣烂醋炒外敷,经皮直达病所,加强清热解毒之功,以后改为七角枫酒外擦,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酒以活血化瘀而止痛。经临床应用表明,该苗药内服外敷,不仅能从促进尿酸的排泄,溶解关节及肾脏结石,还可以调节嘌吟代谢正常,抑制尿酸的形成,达到祛风除湿,利水散结.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功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