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风,傣医称为“拢呆坟”,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塞或口齿不清,半身不遂,活动受限,肢体酸痛麻木等。对 本病傣医将之分为“拢呆坟卖”(中风急性期)和“拢呆坟亨”(中
中风,傣医称为“拢呆坟”,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塞或口齿不清,半身不遂,活动受限,肢体酸痛麻木等。对
本病傣医将之分为“拢呆坟卖”(中风急性期)和“拢呆坟亨”(中风后遗症期)两期,并采取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分期
1.1拢呆坟卖(中风急性期):罕帕雅(主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塞,口角流涎,喉中痰鸣,半身不遂。活动受限。舌质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行快或涩。
1.2拢呆坟亨(中风偏瘫后遗症期):罕帕雅(主症):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喉中痰鸣,半身不遂,肢体酸痛麻木、活动不利。舌边尖红,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行涩而
不畅。
2验案举例
病例1:岩某,男,63岁,退休。于2007年12月12日晨起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口角流涎,喉中痰鸣,半身不遂,不能站立行走。急送外院诊治,经颅脑CT扫描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后转至我院治疗。症见:神志尚清,口眼歪斜,舌强语塞,口角流涎,喉中痰鸣,半身不遂,活动受限。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行艰涩。辨解帕雅(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是因为平素体壮,喜食香燥辛辣,肥甘厚腻性热之品,“塔拢”(风、气),“塔菲”(火)偏盛,水不足,不能制火风,风火相合,上犯上盘,阻碍气血运行而致。罕端帕雅(诊断):拢呆坟卖(中风急性期)。多雅(治法):除风化痰,清火开窍。把雅(方剂):①煎汤内服方:取皇杖(火焰花)10g,皇曼(马蓝叶)10g,皇旧(旱莲草)log,景朗(黑种草籽)5g,景几(小茴香籽)5g,景亮(蜜蜂花籽)5g,景介(红前草籽)5g,景毫北(萝卜籽)5g,匹因(胡椒)3g,辛蒋(小姜)5g。加水500ral,文火煎煮30分钟,取药液200ml,分2次内服。②磨药内服方:取路巴发(团鱼骨),广好修(青竹标),麻巴梦烘(苦冬瓜),嫡该罕(石斛),文尚海(竹叶兰),哈帕贺拉(木鳖根),哈帕些(藤甜菜根)各适量。用糙石将上述药物磨于温开水内,取药液约lOOml内服,每日1次。③外擦方:取货故(九翅豆蔻根)30g,货嘎(草蔻根)30g,货补累(野姜)30g,罕好哺(水菖蒲)30g,嘿柯罗(青牛胆)30g,麻嘎(花椒)10g,麻线(野花椒)lOg。加水500ral煎汤熬浓,揉擦前额、四肢、胸部或周身,每日1次。④配予傣医“暖雅”(睡药)、“烘雅”(熏蒸)、“闭诺”(推拿)、“沙雅”(刺药)等传统外治疗法。丙波(调护):绝对卧床休息,避风寒,忌香燥酸辣性热之品。
病例2:孙某,男,72岁,离休。2005年11月初,出现口眼歪斜,口齿不清,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肢体酸痛麻木,活动不利。曾在外院诊断为“脑梗塞”,给输液、内服中药治疗,症状时缓时重。2007年12月25日到我科住院,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肢体酸痛麻木,舌边尖红,苔白厚腻,脉行涩。辨解帕雅(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主要因为患“拢呆坟亨”(中风急性期)后,余邪未尽,风、火、痰、瘀阻滞气血运行或感受外在的“帕雅拢嘎、皇”(冷、热风邪),使得体内的“四塔”功能失调,病邪阻滞气血运行,气血不通,筋肌失养而致。罕端帕雅(诊断):拢呆坟亨(中风偏瘫后遗症期)。多雅(治法):除风通血,化瘀止痛。把雅(方剂):①取雅叫哈顿(五宝胶囊),每次服5—8粒,每日3次。②取哈娜(冰片叶根)30g,邓嘿罕(定心藤)30g,文尚海(竹叶兰)30g,哈禾勒(小黄茄根)30g,怀米王(光钩藤)15g,嘿罕盖(通血香)30g。加水500ml,文火煎煮30分钟,取药液200ral,分2次内服。③包药方:取摆娜(冰片叶),哟禾勒(小黄茄嫩叶),哟麻王禾(刺黄茄嫩叶),摆管底(蔓荆叶),皇旧(旱莲草)鲜品,各适量。共舂细,加酒炒热,包敷于患肢,每次6—8小时,每日1次。④配予傣医“暖雅”(睡药)、“烘雅”(熏蒸)、“闭诺”(推拿)、“沙雅”(刺药)等传统外治疗法。丙波(调护):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避风寒,忌香燥酸辣之品。
3疗效判定
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生活可自理。显效: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在他人协助下生活可自理。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4体会
傣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因为平素体壮,喜食香燥辛辣,肥甘厚腻性热之品,“塔拢”(风、气),“塔菲”(火)偏盛,水不足,不能制火风,风火相合,上犯上盘,阻碍气血运行而致“拢呆坟卖”(中风急性期),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口角流涎,喉中痰鸣,半身不遂等症。若治疗及时、得当,症状恢复较快。部分患者由于“拢呆坟外”(中风急性期)后,余邪未尽,风、火、痰、瘀阻滞气血运行或感受外在的“帕雅拢嘎、皇”(冷、热风邪),使得体内的“四塔”功能失调,病邪阻滞气血运行,气血不通,筋肌失养而致“拢呆坟亨”(中风后遗症期),出现口眼歪斜,舌强语塞,半身不遂,肢体酸痛麻木等症。
在治疗方面,傣医采用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风急性期的煎汤、磨水内服方多用具有除风化痰,清火开窍的功效。配予九翅豆蔻根、草蔻根、野姜、水菖蒲、青牛胆、花椒、野花椒,煎汤熬浓,揉擦前额,四肢,胸部或周身,以达疏通筋脉、活血通络之功。
中风后遗症期先予傣医的传统经方“雅叫哈顿”(五宝药胶囊)内服,以达清火解毒,调补气血之效,复给煎汤内服方均具有除风通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配予冰片叶、小黄茄嫩叶、刺黄茄嫩叶、蔓荆叶、旱莲草,共舂细,加酒炒热外包以达除风通络,缓筋止痛之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