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Blount统计75%的前臂骨折发生在下l,3处,18%在中1,3,7%在上1,3。我院对儿童前臂双骨折采取了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蒙医整骨原则治疗后得到较好的疗效。
1一般资料
自2005年3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蒙医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了73例,年龄10个月~14岁。男44例,女29例。下1/3处骨折的41例,中1/3处骨折的20例,上1/3处骨折的12例。开放骨折的8例,粉碎骨折的39例。就诊时间半小时至17天不等。复位成功后按蒙医的治疗原则每天喷酒按摩等,在15~21天后开始功能锻炼。2复位方法
患儿仰卧或坐正后,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助手在骨折的近端固定好(尺桡骨上1/3或部分中1/3骨折病人复位时用两名助手向两侧纵向牵引,力量适宜),术者从远端进行复位。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可分别用提按、折顶、摇摆等轻柔的手法使骨折断端复位,避免用暴力。第一次复位应要求成功。如果肿胀较明显者,复位困难,不要急于复位,暂时用托板把患肢固定在胸前,俟肿胀减轻后再行复位。复位成功后放置好小夹板内的固定垫片和分骨垫(骨折位在上1/3或中1/3时候用)的位置,用蒙医整骨三道寸带固定好小夹板。患肢前臂固定位置于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90~。这样就能够让前臂的肌肉完全放松。3疗效
经治疗下1/3处骨折的41例,解剖复位33例,8例达到手法复位标准。中1/3处骨折的20例,解剖复位12例,8例达到手法复位标准。上1/3处骨折的12例,解剖复位3例,4例达到手法复位标准,5例手法复位失败。4典型病例
患者孙某某,男,14岁。摔伤右前臂3小时余,肿胀、
疼痛、畸形。3小时前在玩耍时不慎摔伤右前臂后来我院就诊。专科记录:右前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有骨擦感及间接压痛。x线示:右尺桡骨下1/3处骨折(x线号:10860)。诊断:右尺桡骨下1/3处骨折。治疗原则:按蒙医的四施原则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喷酒治疗)。2周后开始明显消肿,18天开始功能锻炼,经过25天的治疗后骨折处骨痂已形成,外固定已拆除,功能无受限。经复位后排x线复查基本解剖复位。5讨论
恢复和保持骨间膜的间距是前臂骨折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尺桡骨的任何移位将影响骨间膜,造成骨间隙变窄或消失。使前臂旋转功能严重受限或丧失,旋转功能的力量和范围将直接影响手的各种精细动作。就诊时间越早手法复位的难度越小。所以早期复位和一次复位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患儿前臂骨折的骨痴形成和功能恢复时间。骨折部位的不同而手法治疗的疗效也不一样,还有不能不考虑医生和患儿本人和家属的密切配合等诸多因素。蒙医整骨疗法发挥着蒙医的整体治疗原则做到了这一点。蒙医整骨疗法用轻巧的手法进行成功的复位,用蒙医整骨的小夹板外固定,严格按蒙医的四施(饮食、起居、药物、外治)原则每天都认真的护理和诊疗。蒙医整骨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优点:因医患合作、动静结合所以损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和后遗症少,遵循了儿童骨折的治疗原则。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