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疗法是侗族民间家喻户晓的治疗方法,取材方便、经济,备受广大群众信任和欢迎。流传于侗乡民间的滚蛋法,有热滚法与冷滚法两种,其中以热滚法应用较为普遍。
热滚法就是利用煮熟且烫的鸡蛋,在患者头部及全身反复滚转。所用鸡蛋,需要事先处理,即配以适当刺激或祛风散寒的药物(如葱、生姜、艾叶是必用之药),共同煎煮。热滚完毕后,如需再利用剥出的蛋白时,与共同煎煮的药渣用布包好,热擦皮肤,这样配合治疗,收效将会更大。
使用时取瓦罐一个,在瓦罐中加水两小碗,放入新鲜鸡蛋两个,加捣烂之生姜
热滚法适应于伤风感冒所致咳嗽、发热、头晕、头痛、周身酸痛、四肢无力等。
侗医认为,根据滚蛋后蛋黄的形状与颜色,可以判断病情。如病人受热或受凉寒时,蛋黄外表会隆起许多小突起,民间称“麻钉”。由麻钉的多少,可以推断病势的轻重程度。蛋黄呈现青色,推断为受寒;蛋黄呈现金黄色,则属受热。滚蛋时,患者几乎不能感觉蛋的热度,或某部位失去热的感觉,民间认为病情极重,宜继续滚蛋或在麻木处滚熨,直至病人对热的感觉灵敏,蛋上麻钉减少或消失时为止。
冷滚法就是利用生鸡蛋冷滚治病,侗医也常用,多用于皮肤肿胀、红硬发热。
使用时将生鸡蛋在患处反复滚熨,一日数次。三日后将蛋煮熟,剥壳检查,可见蛋黄蛋白已缩成硬块。根据收缩的程度,可以判断病情深浅,从而决定滚的次数。在治疗多次后,如煮熟的蛋黄蛋白,渐次分明,则为病情减轻将愈的征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