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包括咽喉部感染)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征。该病临床表现纷杂各异,每例均不尽相同。最常见表现和症状为:头痛、肿胀、麻木、肌肉萎缩或痉挛、步态失稳、胃脘不适、心悸多汗、大小便失常等。本病属蒙医“胡央希日乌素病”范畴,病因为“三根”、血、希日乌素,病机外因导致“三根”、血、希日乌素失调,巴达干希日乌素增多,瘀滞于颈部导致脉窍不利、血气运行不畅所致。
诊断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试行本)1997.5。
治疗标准: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传统疗术中心,传统疗术治疗颈椎病疗效标准2002.10。
统计方法:治疗组27例均为我院治疗的典型病例。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19岁;病史最长的11年,最短的1天。1个疗程2周,1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对照组20例,同样是我院治疗的典型病例,治疗采用单纯针灸治疗,常规取穴。1个疗程2周,1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治疗方法:①先用针刺打通白脉,用6寸长针于安通穴向下平刺,直至患者有沿脊神经走向有针刺感为止,强刺激后拔针。②用真空罐在安通拔15分钟左右,待罐底皮肤变色,取下罐,常规消毒,用无菌大三棱针点刺出血,点刺深度为1—1.5em,再拔真空罐,约出血15—20ml,将罐取下,同 时取痛点用同样方法,连拔3次,隔1周后再连续拔3次。行拔罐术后嘱患者多饮水,注意营养和休息,1周内勿饮酒、勿洗澡,拔罐部位不能受风着凉。如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手臂手指麻木,肿胀现象,可配合针灸和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典型病例:李某某,女,57岁,退休干部。2006年3月就诊。患颈椎病近20年,加重7年。主要症状:颈肩、背上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右上肢沉重,握力下降。特殊实验:椎间孔压缩扩大,实验阳性,颈神经根牵引实验阳性,肢后伸实验阳性。颈神经系统检查:C4一C8感觉分布区温感触觉减弱,右上肢肌力4级,病理反射未引出。颈部x线提示:生理曲度变直,有退行性改变,颈部CT提示C4一c7有退行性改变,C5~C6间盘突出。
治疗采取蒙医传统刺向罐与针灸交替使用,先针刺拔罐在安通穴和痛点治疗3天后,用针灸治疗。取穴:风池、肩骼、肩俞、肩外腧、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交替取穴。针灸1周后又针刺拔罐治疗3天,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1年零4个月后因持续长时间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诱发。经用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嘱患者坚持颈背部保健体操锻炼,经随访,至今未复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