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壮药治疗慢性胃炎72例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核心提示: 林 辰(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 笔者于2002年2月一2005年12月运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治疗慢性胃炎7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37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
林 辰
(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
笔者于2002年2月一2005年12月运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治疗慢性胃炎7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37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l8—64岁,平均29.76±14.47岁;病程8个月一9年,平均3.16±2.24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47例,占65.3%。对照组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17—66岁,平均30.76±12.65岁;病程6个月一
10年,平均3.54±2.65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4l例,占63.1%。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胃炎诊治座谈会上慢性胃炎分类诊断标准试行方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上腹胀、嗳气及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均提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炎性病变。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辨病为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①壮医药线点灸:采用2号药线(直径O.5mm),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中的施灸方法操作。体穴: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虚寒甚者配气海、关元;胃阴不足、虚火上炎者配内庭;肝气犯胃者配太冲。耳穴:胃、交感、神门、十二指肠。每天点灸工次,每穴点灸2壮。②壮药内服经验方:五指毛桃20g,山扁豆、救必应、茯苓各15g,两面针、鸡矢藤各10g,柴胡、白芍各10g,鸡内金6g。随证加减:伴反酸、嗳气加乌贼骨;脾胃虚弱加白术、山药;气郁脘胀加佛手、枳壳;疼痛剧者加川棟子、延胡索、郁金;血瘀加田七、丹参。每天工剂,水煎分上午、下午2次内服。
对照组口服果胶铋胶囊100mg,每日3次。
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即行电子胃镜及HP复查。治疗期间均禁酒,并忌酸、辣及煎炒之品。
观察指标:①一般性观测:一般体格检查及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大便潜血等。②疗效性观测:症状评分、电子胃镜检查、HP检测。
症状评分:在治疗开始、治疗后6周分别对患者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嗳气四大主要症状进行评分。具体评分标准为:①重度:经常出现或持续存在,而且影响工作,记3分;②中度:经常出现,但不影响工作,记2分;⑧轻度:偶尔出现,可以耐受,记1分;④无症状,记0分。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及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