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治疗胃石20例临床体会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核心提示:崔海山(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自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经胃镜诊断胃石20例,用蒙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0~75岁,平均53
崔海山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自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经胃镜诊断胃石20例,用蒙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0~75岁,平均53岁;病史为7天至半年,平均2个月。临床表现:腹痛17例,腹胀12例,黑便14例,部分患者还有恶心、反酸、嗳气、呕吐等症状。除个别可扪及腹部包块外无特殊体征。所有患者均进食过柿饼、山楂、黑枣、羊肉等。
2 诊断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胃镜下通常于胃底可见褐色、黑褐色或黄黑相间表面光滑的胃石。亦可见疏松的粗糙团块状胃石。胃石最大7.0cm×7.0cm×6.0cm,最小3.0cm×3.0cm×2.0cm。单发胃石18例,2枚胃石2例;植物性胃石16例,动物性胃石4例;14例黑便患者中单发溃疡10例,多发溃疡4例,溃疡多位于胃底及胃体部。
3 治疗方法
内服蒙药结合腹部热敷治疗。内服药:晨:十味鹫粪散5g;午:六味火硝散3g,六味安消散3g;晚:十味贝齿灰散5g,均餐前白开水冲服。热敷疗法:将适量青盐炒热,装入布袋,放置于剑突下。
4 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13例在7d之内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石消失;7例患者在15d之内症状消失,胃镜检查胃石消失,治愈率达到100%。
5 讨论
胃石中以植物性胃石最常见,多由于空腹进食大量柿饼、黑枣、山楂等引起,因此类植物富含收敛性很强的鞣酸、果胶等,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于胃内,进而与不易消化的植物纤维粘合在一起,形成胃石。胃石与胃黏膜机械性摩擦,压迫胃壁影响血运而易引起溃疡、出血。
胃石属于蒙医食痞症范畴。蒙医认为食痞症系在胃内糟粕不消化而聚集形成的食积痞块。起因主要是胃火与七素平衡关系破坏,导致糟粕不能消化而滞留于胃内,日久则表层为巴达干黏液所包绕,复在赫依之作用下凝结成痞。治疗以扶胃火、化痞为原则。内服蒙药十味鹫粪散、六味火硝散、六味安消散、十味贝齿灰散具有调胃火、破痞化淤、消食导滞、泻下行气等功效。腹部热敷疗法具有增强胃火、促进气血运行、止痛消肿、散结化痞之疗效。经内服药与热敷结合治疗达到了破痞目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胃石的预防关键在于空腹不要进食大量柿饼、山楂、黑枣等食物,避免食人含有毛皮、骨渣或未煮烂的肉块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