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民族医药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治疗篇 > 正文
  • 浅谈藏医养生学(一)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1-28 16:02:33
  • 核心提示: 藏民族医药学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藏医养生学是从藏医学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它是藏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养生学以人体为出发点,特别讲究天地人和,辩证而又科学地阐释了人体各个系统在客观环境中所
    藏民族医药学具有三千年的历史。藏医养生学是从藏医学数千年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它是藏医药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养生学以人体为出发点,特别 讲究天地人和,辩证而又科学地阐释了人体各个系统在客观环境中所处的功能,从人体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出发,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讲述如何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健康养生知识。为人们保护身体、养生、防病治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藏医养生学不仅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着现实作用,而且对藏医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现对藏医养生学的内涵作如下探讨: 一、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的养生观 藏医养生学认为:人的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和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休戚相关。有“天地人和“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界是自然的统一,人和环境、人与宇宙、人与周围的动植物都是相互作用的,自然界是万物生命的源泉。除了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外,还要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的养生观念。传统的藏医学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疾病是人体内环境及自然界的平衡打破所致。藏医学的本质是生态医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的生、老、病、死的影响。藏医将人体与自然界看作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以“天人和一”的整体观医学理论指导医药实践活动。人生存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失调,就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引起生理的病理变化,导致身心状态异常或疾病。藏医药学尊重生命法则与生态规律,采用绿色食品、天然药物、心理行为、传统物理疗法治疗疾病、保养身体。因此,人必须与人自然协调一致,同时还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解脏腑的机能。养神、安神、益气补血、平衡阴阳,人体就健康。相反,人如果与大自然不能很好的调谐,就不能克服大自然带给人的负作用,也必然给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心灵善良和举动谨慎利于健康 由宇妥月登贡布于公元8世纪编著、李永年翻译的藏医药经典巨著《四部医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27页“体业分析”中指出:“人体之业身语意共三,善与不善自行非予言。”42页“日常行为”中讲到:“治病调养身体有良方,第一先讲人生之行为,只为长寿保命求安然,且把灵丹妙药密咒炼。常把起病二缘思且抛,身语意内弃恶要就善,舌等感官受磨非安乐。”指出养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以善为本,对身体的活动、语言和思想情操有所节制。43页中接着说:“千言无凭善为作体察,万语先虑自我经要严。战胜非议胜则有分寸,博学谦虚富则要知足,心力正而义长广胸怀。十恶需从身语意中抛,常怀慈悲贤良菩提心。此等皆为贤哲行为则。”也就是说人的一举一动和心灵善恶、言行都会影响到身体。《四部医典》17页“概说”中也讲到:“治病疗养共计有四友:行止、饮食、药物和诊治。”把人的举止放在首位。提倡人们举止言行要谨慎。二切要从每一细微做起,一毫之恶与人莫做,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为人处事,心地善良、光明浩然、正气常存于心中,这样会元气充沛,五脏六腑功能好。对身心健康对人有益的事多作,损人害人的事则不做。对身体虚弱的人,每获得一份精神便可多增加一份生机和活力。(待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