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医药形成较早,已有悠久的历史。由于裕固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使医药既无文史资料记载,历代也从未有人对其医药作过调查研究和整理工作,同时裕固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游牧在茫茫的祁连山区,相互交往甚少,使各地的医药知识得不到交流和传播,甚至有失传的可能。裕固医药发展缓慢,至今仍处于言传口授、世代相传的民间医药阶段。
经过我们对裕固医药的初步调查、整理,不难看出,裕固医药与传统中医药有密切关系和相向之处。
1.裕固医药也是来自民间,取于自然,是裕固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利用当地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进行防病治病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起源相同。
2.裕固医对疾病的命名与传统医学类同。
3.裕固医药治疗方法与传统中医药类同,除利用天然药物外,也采用针灸、按摩、熏洗等疗法。
4.裕固医药的采集加工与传统中医药类同,根据药物的入药部位不同,采收时间不同,加工方式也不同。如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采收;花类,一般在含苞待放,或花初开,或花盛开时采收。加工方式有拣、蒸、阴干、晒干等。
5.裕固医药的剂型与传统中医药类同。如有水煎剂、散剂、酒剂等。
6.裕固医药也有成型的小复方。如鹿肺散等。
7.在对民间单验方和民族药物进行了调查、整理和临床疗效验证的筛选工作中将疗效显著的香毛草注射液,用于治疗肺、胃、鼻、宫颈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麝香注射液用于避孕;刺黄柏(三棵针)针剂用于清热解毒等。
裕固族在形成过程中及其以后,有部分汉族人及其它兄弟民族不断融合进去,以及各民族在相互交往和相互学习中,不断吸收和引进医药知识,促进裕固医药的发展。因此,裕固医药与中医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起源相同,应该说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东方医药学理论体系,是祖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共同组成我国医药学宝贵的文化遗产。
裕固医药同其它传统医药一样,都是广泛存在于民众之中,无论文化程度深浅或有无文化知识,无论是群众或民间医生,皆能谈出防治疾病的方药,具体用法和疗效。凡知方药者,均善于传方,善于采药识别药,乐于给人治病,分文不图。如肃南县明化区,至今还流传着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一位裕固族老太太给人传方和治疗疾病的事迹;又如肃南县医院会计裕固族安秀芳的母亲,已是百岁老人,还传授方药;再如肃南松木滩安进才老人,利用放牧之机,进山采药,并熟知药物的生长环境和具体采药时间,发现了祁连山生长的“贵重”药物野丽参。家中药包较多,自采自炙,给人言传方药和防治疾病,深受群众欢迎。正是这些民间医生,使裕固族医药得以流传至今,保护了人民健康,发展了畜牧业生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