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瑶族,人们就会联想到“长寿”,联想到瑶药。瑶族妇女被联合国“国际妇女健康论坛”评为“世界上身体最健康的女性”。这是什么原因呢。据国内外许多专家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瑶族人日常的保健意识。最有特色的是瑶族的药浴。
传统瑶医药的魅力
说到药浴,目前各地有许多打着瑶药旗号的公司都在吹捧,其实他们很多的药方及制作、使用方法都已经不是瑶族传统意义的瑶浴了。药方不对,制作方法不对,使用方法不对,功效就大打折扣,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医病不成反伤了身子。
瑶药药方都深藏于瑶族民间,多数药方是不外传的。而且所有瑶药都在瑶山上现采,而不是用药店的药材。因为药店的药材多是人工种植药材,并且经中药片剂厂初制过,其功效与瑶山天然生成的瑶药是两回事。所以,这就是很多人感觉在瑶家药浴的效果与城里药浴效果不一样的原因。
笔者通过深入连南过山瑶山区,寻找乡间瑶医,探究传统瑶浴的采药、熬制和使用方法,感受到了真正的传统瑶浴与城市所谓瑶浴的区别,也体会了真正传统药浴的神奇疗效。
连南过山瑶传统医药的传承人
连南瑶族自治县有排瑶和过山瑶两个瑶族支系,排瑶约有八万多人,过山瑶只有五千人左右。然而,传说中的瑶药主要出自人口较少的过山瑶支系。过山瑶主要居住在寨岗镇、大麦山镇和板洞自然保护区的最远山区,山高路远,但自然环境保持良好,隐藏着丰富的中药资源。 其中寨岗镇的山联村和白水坑村,都曾出过比较出名的瑶医如赵金、黄愿、曾记灵等。
赵金生于上世纪70年代之前,曾是连阳四县闻名的民间医生。黄愿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是过山瑶师公,也是著名的民间医生。曾记灵师从赵金和黄愿,十多年前离世。曾记灵医术博采各家之长,也是不地远近闻名的瑶医。曾记灵去世前收其结拜兄弟儿子赵福及赵福妹夫祝田为徒,并将自己记录的医书传给了赵福。
赵福继承了曾记灵的医药,其治疗风湿、骨折、跌打、痛风、中风、肝炎的药方独特,疗效显著。附近群众都喜欢请他采药治疗,虽然没有专业行医,但近来来也治愈了大量的病人。
祝田目前在寨南卫生院当医生。他经常把所学瑶医药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效果。
采访中还了解到,许多过山瑶人家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瑶药秘方。村民一般小病,多是自己动手上山采药医治,大点的病就请村中瑶医帮忙医治,只有大病,才会到镇或县医院求治。
民间行医遇到困难
近年来,因为国家对医疗管理逐渐严格,行医需要文凭和相关证件。赵福初中没有毕业,文化程度并不高。因为没有行医证,他不能到外地行医。但因为乡村离镇比较远,附近村民得病后,往往找他采药治疗,而且疗效也不错。特别是一些慢性病,在当地医院长治无效,找他采药往往药到病。因此,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传统瑶医药的特点
瑶医植根于民间,传承了中华中医的正统理论,却又不受正统理论束缚,许多药方甚至冲破了正统中医的用药范畴,因此,瑶药使用的药材,许多药典都没有记录的。许多药名,找不到中药学名,只有当地瑶族人才知道是哪种药。在过山瑶民间,可以说连石头坭土都是药,用药也是随处拈来。治疗方法也是千奇百怪。如他们将浸在水里的石头烧红,然后放入一盆水里,取水泡浴,治疗盗汗。他们用煮熟的鸡蛋,在小孩头、背、肚滚动,然后取蛋白并放入银片包好,沾水擦头,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等等。
瑶医博大精深,却又深藏于民间。难怪有专家惊呼:“瑶族医药是埋藏在瑶族民间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