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最新进展 > 正文
  • “瑶女寻药”后继有人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0-04-14 16:18:00
  • 核心提示:  在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瑶族是一个在历史上因躲避战乱,经常迁徒、刀耕火种、顽强求生的民族,又是一个勤劳刻苦、活泼灵动、团结凝聚、个性鲜明的民族。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

      在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瑶族是一个在历史上因躲避战乱,经常迁徒、刀耕火种、顽强求生的民族,又是一个勤劳刻苦、活泼灵动、团结凝聚、个性鲜明的民族。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方春时,瑶女数十,歌啸山谷,以寻药挑菜为事”。他们的传统医药知识具有广泛的群体性和相当的专业性,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戴斌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瑶药》一书,既是历代“瑶女寻药”的忠实记录,又是当代药物工作者采风问师、考证研究的重要著作。

      戴斌,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人,瑶族,196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曾经在新疆卫生防疫和药检部门工作过二十多年。1990年调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任民族药研究室主任。他说:“其实我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回到故乡,甘当民间瑶医的学生,寻医问药,我们所获的点滴成果,都是瑶乡人民给的,取之于民,就得用之于民啊!在有生之年,能有机会回报养育、培育我们的父老乡亲和这个美好的社会,促进瑶族医药的发展,是一大幸事。”主编者的出身、学历、经历和这份亲情,使《中国现代瑶药》一书成为他一生的一个水到渠成的成果,一个瑶族子弟对故乡的丰腴殷实的回报,一个勤奋不息的学者的一张响亮挺括的名片,也是以戴斌为首的这个学术梯队对瑶医药继承发展的集体贡献。

      《中国现代瑶药》在编著过程中做了十多年的民间调查,从传统瑶医那里获得不少原始素材。传统医药科研一直强调运用现代手段和传统手段两种方法,但实际上目前全部科研设计都以现代研究方法为标准,传统研究方法的设计是列不上项目的。因此戴斌先生等所作的长期的基础调查工作就显得更有意义。把调查材料、资料考证及实验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中国现代瑶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

      民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尽管传统医药的优势在宏观、整体方面,但我们丝毫没有轻视微观思维和微观成效的意思。戴斌先生等在这部专著中验证、收集和表述的现代性,也正是当代民族医药研究的题中之义,特别是对瑶药基源、形态、性状及现代药理药效成分研究和临床应用成果的认识,已成为当代民族医药工作者不可逾越的知识领域。传统瑶药以“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104种“老班药”为主,本书都不是简单地取其成数,虎类药、牛类药、钻类药、风类药,每类药分别叙述,这对瑶药的认药、记诵、应用都带来很大方便。鉴于常用瑶药的数量不断扩大,本书又增加了传统瑶药111味。据统计,瑶药共有1000余种(覃迅云、罗金裕、高志刚主编《中国瑶药学》收载970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和苗药、壮药、侗药交叉使用的,本书收载的215味瑶药可算是瑶药的常用药或基本用药。这些瑶药所积累的研究成果,为瑶医药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民族医药研究”和“研究民族医药”之间,存在研究主体和研究思路的区别。在“民族药研究”方面,也存在主体研究和“它者研究”的区别。西方曾有过居高临下以殖民者眼光和猎奇心理研究“野蛮民族”文化的经验教训。最近我参加一些民族医药课题的论证会,发现一系列专家名单中很少有懂得民族医药的人员,他们只是在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基础上对现代科研方法学和统计学方面有些专长而已。他们对民族医药课题的指手划脚或“高抬贵手”都是很可笑的。我真诚希望他们能从戴斌先生的新著中得到启示,明白真正的民族医药专家(具体说是瑶医药专家)在哪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