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医学理论 > 正文
  • 瑶医学的性味功能理论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10-19 08:59:18
  • 核心提示:瑶药种类繁多,据调查所用品种达1236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共104种,对于药的分类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

    瑶药种类繁多,据调查所用品种达1236种,其中最常用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共104种,对于药的分类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

    (一)药性与功能

    瑶医根据药物性能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对具体某一种药,除了按其性分为温、热、寒、凉、平性外,还按药物功效分为风药及打药。其中又有“温热药”、“寒凉药”之分。

    (二)药味与功能

    瑶药的药味可分为苦、甜、麻、酸、锥、辣、涩、淡等八种,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功效。有谚语为证,如“形态识别须多认,常用五味要弄通;辛散气浓能解表,辛香止痛治蛇虫;苦能解毒兼清热,咸寒降下把坚攻;味淡多为利水药,甘温健脾补中宫;酸味固湿兼收敛,性味精研用不穷;若要发挥药永效,辨病识药第一功。”

    苦味药有清火作用,如同乐七、水灵芝、地苦丹;甜味药有补益作用,如野山参、胖婆娘、白山七;麻味药有胜寒燥湿作用,如山花椒、马蹄香、羊角七;酸味药有止泻收敛作用,如酸米草、酸莱根、野梅子;锥味药有消毒治阴疽作用,如独脚莲、螃蟹七、三步跳;辣味药有解毒生肌作用,如辣蓼草、血山七、雄黄连;淡味药有通下破气的作用,如铁筷子、金腰带、金边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