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瑶族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瑶族 > 民族概况 > 正文
  • 瑶医清源(2)

  • 来源:中华康网 作者: 时间:2014-09-24 10:21:48
  • 核心提示:瑶族居住、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恶劣,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发生率较高,瑶族先民早已总结出一套治病医伤的方法,除了用药内服、外敷外,还掌握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如在

    瑶族居住、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恶劣,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发生率较高,瑶族先民早已总结出一套治病医伤的方法,除了用药内服、外敷外,还掌握了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如在周去非《岭外代答》中记载瑶人“忽遇药箭,急以刀割去其肉,乃不死”。这是最原始而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一个“急”字,道出了其中深奥的医学科学原理;能制造使用药箭(一般是用以狩猎),反映了对毒性药物等药性的认识。从内科服药到外科开刀,很可能还需具备麻药,说明瑶族医药在历史上不但客观存在,而且在宋代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500多年前,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原始的“吃茶人”。那里有关他们“种茶、制茶和卖茶的传说、故事和歌谣”。说明瑶族人民对于喝茶有悠久的历史,而种茶、制茶,与种药、制药是密切相关的。茶的药用及保健价值,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某一方面反映了瑶医药的形成和发展。

        到了清代,瑶医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瑶族长期以来,依深山以居,刀耕火种。以砂仁、芋、楠、漆、皮、藤为利,至地力竭,又徙他山”,“瑶族……善识草药,取之疗人疾,辄效”;“耕作之暇,入山采药,沿寨行医”。可见瑶族人民种植、利用草药的品种增多了,技术提高了,对各种草药的性味功能深入的认识,对临症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才能起到“取之疗人疾,辄效”的疗效。同时,已形成了一支专业或业余的医药队伍,扩大了行医范围。“沿寨行医”大大方便了群众,从而也推动了瑶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壮大医药队伍。

        从一些地方志的零星记载中,也可看出瑶族医药的源远流长。如《记录汇编》卷六十中云:“瑶人山中多板木,滑石。胆矾、茴香、草果、槟榔诸药,时时盗出市博鱼盐;《乐昌县志》载:“(乐昌县)邑有瑶,不知始于何代……唯其人尚诚信,常以药、茶、材木运入市肆,交易无欺”;《曲江县志》卷三曰:“瑶人,盘姓,古盘瓠之后也………平时多出桂头圩贸易,或负药入城,医治颇效”;《岭南记蛮》载:“蛮人(主要指瑶族)以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外科一切杂症,每有奇效”。这些粗略的记载,不仅仅反映了瑶族医药的悠久历史及瑶族人民利用医药为桥梁沟通了与各民族间的联系及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也表达了各族人民对瑶族人民的精湛医药技术和优秀品质的敬仰。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