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洞瑶族乡位于汝城县西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乡。与本县文明、岭秀、小垣、延寿和广东乐昌市九峰等乡镇毗邻。乡政府驻地距县城75 公里,距省道S324线27公里。全乡总面积74.5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居),93个村民小组,2017户,7218人,其中瑶、畲少数民族人口658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1.3%,农民人均纯收入1211元。境内有丰富的林业、水利、矿产资源,有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3700千瓦;有丰富的铜矿和铅锌矿资源,其中铜矿探明储量为1万个金属量,居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及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位居全市257个乡镇的前列,其中2009、2010年位居全市第三位;2011年实现“零信访、零刑事案件、零事故”的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多次受到市、县表彰,曾荣获“郴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模范乡镇”称号。
文化底蕴深厚
盈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盈洞”的名字就透着神话色彩,据传五代时,“罗衣秀才”罗隐旅游至此,见秀水江上从上游冲来一个榨油的木槽,罗问何物,人笑告之“钩刀鞘”。罗惊曰:“钩刀鞘如此之大,那里的人可大啊”。为此,该地就称“大人洞”。后雅化为“大盈洞”,简称“盈洞”,乡以此得名。作为瑶族乡,这里有着浓郁而独具特色的瑶族文化。民间文学方面,有传说、故事、口头文学、歌谣、谚语、谜语;民间音乐方面,有唢呐、山歌、口传民歌;民间技艺有“发少林”、香火龙、“撑红伞的新娘”;土特产有香菇、木耳等;民间工艺有手工布鞋等。这里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过年喜欢做糍粑、杀猪做腊肉腊肠,还有舞风俗龙的习俗。“发少林”是这里颇具神秘色彩的传统功夫。表演者请神拜佛后能完成吞筷子、吃碗和秤砣砸手锤胸等一些不可思议的动作,令人惊叹。另外,暖布鞋作为盈洞的传统民俗工艺,已是远近闻名。目前全乡暖布鞋制作人员近700人,年产量45万双左右。传统的工艺加上市场化的经营,盈洞暖布鞋这一体现当地文化风情的产品,正成为许多乡民致富的好途径。
生态环境优美
盈洞拥有独特的山地资源和气侯优势,平均海拔超过800米,这里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林木楠竹蓄积量分别为17.72万立方米、152.46万根,森林覆盖率97.2%,是汝城县重点林区之一,有保存完好的乌春山原始次森林,山涧里生存着国家珍贵保护动物娃娃鱼。这里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 16.9℃。
农业产业发达
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金银花、西瓜、辣椒、玉兰片、小水果、手工布鞋等为主的“六大”产业格局。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农民收入增加幅度较大,2011年农村信用社新增农村存款810多万元,人均增长1150多元。目前全乡有金银花面积5400亩、水果面积近万亩,年均种植反季节黑美人西瓜3000亩、辣椒2000亩、加工玉兰片60吨。金银花产业自2004年试种成功以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2009年底被确定为全县“六大”重点扶持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近两年发展较快。2010、2011年新种2400多亩,今年计划种植800亩,建有先进工艺加工厂1家,简易加工厂7家,连片20亩以上种基地32个,年产15万株幼苗抚育基地1个,形成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金银花产业已成为带动瑶乡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特色农业产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